法规国办函[2024]2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


2024年3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


  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节约优先、问题导向、系统观念,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持续提高建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加快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到2025年,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比2023年增长0.2亿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比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占比超过55%,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积极进展。


  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推进,建筑用能结构更加优化,建成一批绿色低碳高品质建筑,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城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优化新建建筑节能降碳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采用高效节能低碳设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防火性能,推动公共建筑和具备条件的居住建筑配置能源管理系统。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鼓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按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等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比例。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方责任,重点把好施工图审查关和工程项目验收关,强化年运行能耗1000吨标准煤(或电耗500万千瓦时)及以上建筑项目节能审查,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


  (二)推进城镇既有建筑改造升级。组织实施能效诊断,全面开展城镇既有建筑摸底调查,建立城市级建筑节能降碳改造数据库和项目储备库。以城市为单位制定既有建筑年度改造计划,合理确定改造时序,结合房屋安全情况,明确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和外墙保温、门窗改造等重点内容,结合重点城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小区公共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工作统筹推进。纳入中央财政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政策支持范围的城市,要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部分的能效应达到现行标准规定,未采取节能措施的公共建筑改造后实现整体能效提升20%以上。


  (三)强化建筑运行节能降碳管理。加大高效节能家电等设备推广力度,鼓励居民加快淘汰低效落后用能设备。建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科学制定能耗限额基准,明确高耗能高排放建筑改造要求,公示改造信息,加强社会监督。各地区要加快建立并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机制,聚焦公共机构办公和技术业务用房、国有企业办公用房、交通场站等公共建筑,依法开展建筑冬夏室内温度控制、用能设备和系统运行等情况检查,严肃查处违法用能行为。定期开展公共建筑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调试保养,确保用能系统全工况低能耗、高能效运行。选取一批节能潜力大的公共机构开展能源费用托管服务试点。推动建筑数字化智能化运行管理平台建设,推广应用高效柔性智能调控技术。推动建筑群整体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和调峰。


  (四)推动建筑用能低碳转型。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确定工作推进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制定完善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相关标准和图集,试点推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新建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加强既有建筑加装光伏系统管理。因地制宜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支持建筑领域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供热应用,开展火电、工业、核电等余热利用。探索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常态化监管和后评估,及时优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运行策略。提高建筑电气化水平,推动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提高住宅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


  (五)推进供热计量和按供热量收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制定供热分户计量改造方案,明确量化目标任务和改造时限,逐步推动具备条件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用热量计量收费,户内不具备供热计量改造价值和条件的既有居住建筑可实行按楼栋计量。北方采暖地区新竣工建筑应达到供热计量要求。加快实行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相结合的两部制热价,合理确定基本热价比例和终端供热价格。加强对热量表、燃气表、电能表等计量器具的监督检查。


  (六)提升农房绿色低碳水平。坚持农民自愿、因地制宜、一户一策原则,推进绿色低碳农房建设,提升严寒、寒冷地区新建农房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优化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新建农房防潮、隔热、遮阳、通风性能。有序开展既有农房节能改造,对房屋墙体、门窗、屋面、地面等进行菜单式微改造。推动农村用能低碳转型,引导农民减少煤炭燃烧使用,鼓励因地制宜使用电力、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


  (七)推进绿色低碳建造。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提高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通用性,推广标准化、少规格、多组合设计。严格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积极推广装配化装修,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住宅。发挥政府采购引领作用,支持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纳入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政府采购工程,应当采购符合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的绿色建材。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建立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持续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推广节能型施工设备,统筹做好施工临时设施与永久设施综合利用。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推进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八)严格建筑拆除管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坚持“留改拆”并举,加强老旧建筑修缮改造和保留利用。对各地区建筑拆除情况加强监督管理。各地区要把握建设时序,坚决杜绝大拆大建造成能源资源浪费。


  (九)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推广。支持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等建筑新一代技术研发,持续推进超低能耗建筑构配件、高防火性能外墙保温系统、高效节能低碳设备系统、建筑运行调适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钙钛矿、碲化镉等薄膜电池技术装备在建筑领域应用,推动可靠技术工艺及产品设备集成应用。推动建筑领域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定期征集发布一批建筑领域先进适用节能降碳技术应用典型案例。加快建筑节能降碳成熟技术产品规模化生产,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建筑节能降碳产业链,培育建筑节能降碳产业领军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建筑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和培训平台,加强从业人员工程实践培训。


  (十)完善建筑领域能耗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完善建筑领域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构建跨部门建筑用能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完善建筑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编制建筑行业、建筑企业以及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核算标准,统一核算口径。


  (十一)强化法规标准支撑。推动加快修订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区分不同阶段、建筑类型、气候区,有序制定修订一批建筑节能标准,逐步将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到超低能耗水平。加快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严于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地方标准。开展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能效测评,确保建筑达到设计能效要求。加强建筑能效测评能力建设。


  (十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实施有利于建筑节能降碳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政策。加大中央资金对建筑节能降碳改造的支持力度。落实支持建筑节能、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完善绿色金融等产品和服务,支持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和相关产业发展。


  三、工作要求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充分认识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的重要意义,切实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建筑领域高质量发展。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将本方案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细,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各方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资金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区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有效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确保兜住民生底线;要广泛开展节能降碳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3-03-12
文号:国办函[2024]20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发改高技[2024]351号 关于做好2024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清单制定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局:


  为促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若干政策》)和配套政策有关规定,以及《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提高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有关规定,经研究,2024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制定工作,基本延用2023年清单制定程序、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条件和项目标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清单是指《若干政策》第(一)条提及的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28纳米(含)、线宽小于65纳米(含)、线宽小于130纳米(含)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的清单;《若干政策》第(三)、(六)、(七)、(八)条和《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关于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21]4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关于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关税[2021]5号)提及的国家鼓励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软件企业,集成电路线宽小于65纳米(含)的逻辑电路、存储器生产企业,线宽小于0.25微米(含)的特色工艺集成电路生产企业,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5微米(含)的化合物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和先进封装测试企业,集成电路产业的关键原材料、零配件(靶材、光刻胶、掩模版、封装载板、抛光垫、抛光液、8英寸及以上硅单晶、8英寸及以上硅片)生产企业,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和承建企业的清单;《公告》提及的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归属企业、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清单。


  二、2023年已列入清单的企业如需享受新一年度税收优惠政策(进口环节增值税分期纳税政策除外),2024年需重新申报。申请列入清单的企业应于2024年3月25日至4月16日在信息填报系统(https://yyglxxbs.ndrc.gov.cn/xxbs-front/)中提交申请,并生成纸质文件加盖企业公章,连同必要证明材料(电子版、纸质版)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或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由地方发展改革委确定接受单位)。经审计的企业会计报告须在提交申请时一并提交。


  三、地方发改和工信部门根据企业条件和项目标准(附后),对企业申报的信息进行初核通过后,报送至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若干政策》第(一)、(三)、(六)、(七)条,以及财关税[2021]4号文提及的集成电路产业的关键原材料、零配件生产企业清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进行联审确认并联合印发。《若干政策》第(八)条提及的集成电路重大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形成清单后函告财政部,财政部会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最终确定。《公告》提及的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归属企业、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清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进行联审确认并联合印发。


  四、列入清单的企业在下一年度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时,可自行判断是否符合条件。如符合条件,在预缴申报时可先行享受优惠,年度汇算清缴时,如未被列入下一年度清单,按规定补缴税款,依法不加收滞纳金。申请享受《若干政策》第(一)、(三)、(六)、(七)条提及的税收优惠政策,财关税[2021]4号文提及的关税优惠政策,以及《公告》提及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可于汇算清缴结束前,从信息填报系统中查询是否列入清单。享受《若干政策》第(八)条优惠政策的,由企业所在地直属海关告知相关企业。


  五、已享受《若干政策》第(一)、(三)、(六)、(七)条提及的税收优惠政策,财关税[2021]4号文提及的关税优惠政策的企业或项目,以及《公告》提及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或项目归属企业发生更名、分立、合并、重组以及主营业务重大变化等情况,应及时向地方发改和工信部门报告,并于完成变更登记之日起60日内,将企业重大变化情况表和相关材料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省级部门上报文件落款日为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确定发生变更情形后是否继续符合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条件或项目标准。


  六、地方发改和工信部门会同财政、海关、税务部门对清单内的企业加强日常监管。在监管过程中,如发现企业存在以虚报信息获得减免税资格问题,应及时联合核查,并联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进行复核。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复核后,对确不符合享受优惠政策条件和标准的企业或项目,将函告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按相关规定处理。


  七、企业对所提供材料和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申报企业应签署承诺书,承诺申报如出现失信行为,则接受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涉及违法行为的信息记入企业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在“信用中国”网站公示。


  八、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并适用于企业享受2023年度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财关税[2021]4号文规定的进口税收政策,以及《公告》提及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等情况,对符合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条件或项目标准适时调整。


  附件:


  1.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条件和项目标准


  2.重点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和重点软件领域


  3.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项目和软件企业提交材料明细表


  4.企业重大变化情况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2024年3月21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4-3-21
文号:发改高技[2024]351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财办社[2024]6号 财政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卫生健康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卫生健康委: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惠托育服务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现就申报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实施重点


  普惠托育服务属于非基本公共服务,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重在发挥引导作用,推动地方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机制、保持续、出经验。项目主要聚焦三个目标:一是围绕方便可及,扩大托育服务供给,缓解群众“入托难”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托育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拓展社区托育服务功能,完善社区婴幼儿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推动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产业园区、商业楼宇等提供托育服务。二是围绕价格可承受,降低托育服务费用,减轻群众“入托贵”负担。落实托育服务发展税费优惠政策;盘活社区、单位、相关机构现有场地等存量资源,有效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和服务价格;加大对农村和脱贫地区托育服务的支持。三是围绕质量有保障,提升托育安全水平,增强群众“托得好”信心。坚持正确办托方向,落实立德育人要求,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以婴幼儿安全和健康为根本,加强托育机构安全监管和监督检查;依托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渠道,提升数字化托育服务水平;强化托育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加强对托育机构的指导培训。


  二、中央财政资金使用正负面清单


  (一)正面清单。中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盘活利用现有场地、给予激励性奖补、培训从业人员、开展技术指导、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配备安防设施、减免租金等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相关支出。


  (二)负面清单。中央财政资金不得用于以下方面:基本建设;向家庭和个人直接发放育儿补贴;向托育机构直接发放托位建设补助、运营补助;偿还托育机构举办人或单位相关债务;人员劳务、工资、福利、津补贴等费用发放;涉及审计、督查等发现问题未有效整改的项目;已从中央基建投资等其他渠道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


  地方财政资金可围绕项目目标、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具体用途,不受上述正负面清单的限制。


  三、项目申报程序和时间


  (一)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惠托育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幼有所育”工作,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坚持普惠优先、安全健康、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坚持扩供给、降价格、提质量并重。省级政府负责本地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遴选推荐典型地市参加项目申报。各申报地市作为项目主体,负责编制本地市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纲见附件),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统称各省)申报文件应于2024年4月12日前,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由省级财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联合行文报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申报文件应附实施方案、项目实施计划表、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和必要的佐证材料等。各省择优选择1个地市进行申报,含计划单列市的省如申报计划单列市,在此基础上可增加1个申报名额,2023年已确定为示范项目的地市不再重复申报,计划单列市由所在省统一组织申报。逾期申报的项目视为无效项目,逾期判断时间以财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实际收到时间为准(2024年4月12日17时前)。项目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公开择优确定,每个项目实施期限为两年,中央财政补助1亿元(其中10%的资金作为绩效奖补资金)。


  (三)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对各省申报的项目开展竞争性评审,优先支持地方党委和政府重视程度高、群众需求大、工作基础扎实、资金筹集充足合理的地市实施项目。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政策指导和执行监督,组织开展项目验收,促进提升项目实施水平和实效。


  四、有关工作要求


  (一)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15号)要求,各地要落实属地责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做好本地项目的统筹谋划、协调组织、整体推进工作。省级财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对项目的必要性、实施条件、主要内容、资金估算等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对审查结果及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准确性负责,确保项目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的相关要求。


  (二)科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各地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科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要体现新发展理念,明确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的具体思路、方向和路径,确保具有示范引领和典型带动作用。要做好项目与其他项目规划的统筹衔接,避免交叉重复,同一项目不得与其他来源渠道财政资金重复申报。要在可承受范围内确定项目体量,科学测算项目总体所需资金,合理设定项目总体绩效目标和分年度绩效目标。要坚持综合平衡的财政管理原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财政资金投入上充分考虑财力可能,避免形成新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要落实各项投入责任,明确各级政府补助资金规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要建立项目长期跟踪监管机制,确保所支持的各具体项目长期可持续运营。


  (三)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项目预算编制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将绩效理念方法深度融入项目申报、实施全过程。省级财政部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严格把控绩效目标编报质量,按规定细化、完善绩效目标。各项目申报地市应做好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按要求填报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对于经竞争性评审遴选出的示范项目,各地应加强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管理,组织开展绩效自评,并将自评报告报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对评价结果好的地区进行奖励,对评价结果差的地区相应扣减转移支付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切实推动示范项目取得实质性成效。


  联系人及电话: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 张黎、张海月,电话010-68792642、010-62030584,邮箱rkjtsjtc@nhc.gov.cn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 张宁川,电话010-68553876


  附件: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财政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4年3月15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4-03-15
文号:财办社[2024]6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工信厅联企业[2024]16号 关于开展2024年“一起益企”中小微企业服务行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发展改革、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农村、商务、文化和旅游、退役军人事务、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总工会、工商联、贸促会,海关总署各直属海关,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各监管局、中国证监会各监管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推动《关于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以高水平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8部门共同组织开展2024年“一起益企”中小微企业服务行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行动主题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政策、精准服务、促进发展为主题,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服务导向,聚焦中小微企业创业、经营、发展全周期,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推动服务力量与服务资源下沉,深入产业集群、产业链、中小微企业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为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管理,帮助企业拓市场、降成本、育人才、促转型,助力中小微企业提振信心、焕发活力、增强实力。


  二、行动内容


  “一起益企”中小微企业服务行动贯穿2024年全年,并于6月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各单位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动员系统力量,结合各地实际和产业特色,按照《服务行动清单》(见附件1),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服务行动。


  (一)疏通政策落实堵点。聚焦中小微企业对政策“不知道、看不懂、不会用”问题,广泛开展政策宣贯、推送及评估,帮助中小微企业知晓政策、理解政策、享受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各地区各部门的各类惠企政策,深入开展咨询解读。发挥政策互联网平台作用,不断提升政策汇聚发布、梳理提炼、解读解答、精准推送、申报兑现等功能,优化政策传导路径,强化政策“精准滴灌”。提升政策服务窗口服务水平,优化政策办理程序,开展政策实施情况评估,完善政策反馈和响应机制,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二)化解经营痛点难点。聚焦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中订单少、人才缺、融资难、防风险能力弱等痛点难点问题,从拓展市场、引才育才、融资促进、管理提升等方面加强精准服务。举办展览展示、成果路演、卡位入链等供需对接活动,促进项目对接和商贸合作。开展人才招聘对接活动,建立完善优质公益课程库,加强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和技术人才培训,优化中小微企业人才结构。强化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信息共享互动,搭建投融资交流对接平台,精准服务企业融资需求。组织中小微企业管理创新咨询诊断等活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强合规管理,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三)提高发展质量效益。聚焦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导向,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强化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畅通技术供需对接渠道,推动形成协同创新合力,提升中小微企业技术实力。强化质量提升、计量支撑、标准引领、品牌建设,推进中小微企业管理、产品和模式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支撑,开发集成“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复制推广细分行业的实践经验,引导和推动广大中小微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制定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细化服务活动,明确任务分工。各地相关部门要以本部门确定的服务行动清单内容为基础,结合地方实际开展具有行业特点和地域特色的服务活动。


  (二)协同联动,形成合力。增强服务资源供给的系统效应,突出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骨干支撑作用,集聚带动社会组织和广大市场化服务机构,强化服务资源协同联动,形成服务协作强大合力。


  (三)跟踪总结,评估问效。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及时总结服务成效和典型案例,组织本地区服务机构每月10日前通过中小企业服务跟踪平台(https://baosong.miit.gov.cn/fuwu,报送内容见附件2)报送上月服务情况,建立完善服务激励和效果评价机制。


  (四)宣传推广,扩大影响。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官方网站中小企业局子站设置“服务中小企业在行动”专栏,集中展示各地区、各部门服务行动开展情况、工作成效等,并视情况协调媒体组织宣传报道活动。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主流媒体沟通合作,及时宣传活动内容和特色亮点,突出服务企业成效,不断提高活动影响力。


  附件:


  1.2024年“一起益企”中小微企业服务行动清单


  2.服务情况调查表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司法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退役军人事务部办公厅


海关总署办公厅


税务总局办公厅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


中国证监会办公厅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


全国总工会办公厅


全国工商联办公厅


中国贸促会办公室


2024年3月5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4-3-5
文号:工信厅联企业[2024]16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发[2024]7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24年3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现就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部署,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


  ——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各类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依靠市场提供多样化供给和服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支持力度,打好政策组合拳,引导商家适度让利,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


  ——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品设备,提升安全可靠水平,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


  ——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加快制定修订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领域标准。统筹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消费者接受程度,有序推动标准落地实施。


  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二、实施设备更新行动


  (一)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广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严格落实能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


  (二)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围绕建设新型城镇化,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以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城市生命线工程、安防等为重点,分类推进更新改造。加快更新不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安全风险高的老旧住宅电梯。推进各地自来水厂及加压调蓄供水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有序推进供热计量改造,持续推进供热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以外墙保温、门窗、供热装置等为重点,推进存量建筑节能改造。持续实施燃气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窨井盖等城市生命线工程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建设。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改造。


  (三)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持续推进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支持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加强电动、氢能等绿色航空装备产业化能力建设。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大力支持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完善新能源动力船舶配套基础设施和标准规范,逐步扩大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生物柴油动力、绿色甲醇动力等新能源船舶应用范围。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结合农业生产需要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阶段,扎实推进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加快农业机械结构调整。


  (四)提升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严格落实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保质保量配置并及时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推进索道缆车、游乐设备、演艺设备等文旅设备更新提升。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


  三、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五)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畅通流通堵点,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组织开展全国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鼓励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并引导行业有序竞争。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推进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交互系统建设。


  (六)开展家电产品以旧换新。以提升便利性为核心,畅通家电更新消费链条。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对以旧家电换购节能家电的消费者给予优惠。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给予补贴。加快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


  (七)推动家装消费品换新。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让利等多种方式,支持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持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积极培育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费。推动家装样板间进商场、进社区、进平台,鼓励企业打造线上样板间,提供价格实惠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四、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


  (八)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支持耐用消费品生产、销售企业建设逆向物流体系或与专业回收企业合作,上门回收废旧消费品。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支持建设一批集中分拣处理中心。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推广上门取车服务模式。完善公共机构办公设备回收渠道。支持废旧产品设备线上交易平台发展。


  (九)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持续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促进便利交易。大力发展二手车出口业务。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防范泄露及恶意恢复用户信息。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企业建立健全平台内经销企业、用户的评价机制,加强信用记录、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共享。支持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二手交易、翻新维修等业务。


  (十)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鼓励对具备条件的废旧生产设备实施再制造,再制造产品设备质量特性和安全环保性能应不低于原型新品。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技术工艺,提升再制造加工水平。深入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传统设备再制造,探索在风电光伏、航空等新兴领域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加快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残余寿命评估技术研发,有序推进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


  (十一)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引导低效产能逐步退出。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支持政策,研究扩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制度覆盖范围。支持建设一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有序发展以废弃油脂、非粮生物质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液体燃料。探索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再生塑料、再生金属等再生材料使用情况信息化追溯系统。持续提升废有色金属利用技术水平,加强稀贵金属提取技术研发应用。及时完善退役动力电池、再生材料等进口标准和政策。


  五、实施标准提升行动


  (十二)加快完善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制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加快提升节能指标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快乘用车、重型商用车能量消耗量值相关限制标准升级。加快完善重点行业排放标准,优化提升大气、水污染物等排放控制水平。修订完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完善风力发电机、光伏设备及产品升级与退役等标准。


  (十三)强化产品技术标准提升。聚焦汽车、家电、家居产品、消费电子、民用无人机等大宗消费品,加快安全、健康、性能、环保、检测等标准升级。加快完善家电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大力普及家电安全使用年限和节能知识。加快升级消费品质量标准,制定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碳标签等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引领、绿色认证、高端认证等作用。


  (十四)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供给。完善材料和零部件易回收、易拆解、易再生、再制造等绿色设计标准。制修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规范等再生资源回收标准。出台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二手交易中信息清除方法国家标准,引导二手电子产品经销企业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研究制定二手电子产品可用程度分级标准。


  (十五)强化重点领域国内国际标准衔接。建立完善国际标准一致性跟踪转化机制,开展我国标准与相关国际标准比对分析,转化一批先进适用国际标准,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支持国内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支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标准走出去。加强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国内国际衔接。


  六、强化政策保障


  (十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把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通过中央财政安排的节能减排补助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汽车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使用中央财政安排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相关资金等,支持家电等领域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实施好老旧营运车船更新补贴,支持老旧船舶、柴油货车等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利用中央财政安排的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及电池更新。用好用足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大绿色产品采购力度。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十七)完善税收支持政策。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推广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做法。配合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研究完善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优化税收征管标准和方式。


  (十八)优化金融支持。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中央财政对符合再贷款报销条件的银行贷款给予一定贴息支持。发挥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作用。引导银行机构合理增加绿色信贷,加强对绿色智能家电生产、服务和消费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期限、信贷额度。


  (十九)加强要素保障。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不新增用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简化前期审批手续。统筹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贮存及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二十)强化创新支撑。聚焦长期困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积极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和创新产品迭代等机制,强化制造业中试能力支撑,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政策解读,营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工作专班,加强协同配合,强化央地联动。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方案和配套政策,落实部门责任,加强跟踪分析,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4-03-07
文号:国发[2024]7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财办会[2024]7号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会计师事务所2023年度报备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深圳市财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


  根据《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许可和监督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97号)等相关规定,现就做好会计师事务所2023年度报备工作通知如下:


  一、报备方式与报备时间


  会计师事务所2023年度报备实行网上报备。报备网址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统一监管平台(acc.mof.gov.cn),报备时间为2024年3月15日至2024年5月31日。


  二、会计师事务所年度报备内容


  (一)对本次报备情况的简要说明(含对报备内容真实性、完整性的承诺,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及变动情况的说明)。


  (二)持续符合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许可条件相关信息(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或股东情况等)。


  (三)2023年度经营情况。


  (四)一体化管理情况。


  (五)自查自纠情况(执业质量情况相关内容可于2024年8月31日前提交,其他内容应于2024年5月31日前提交)


  (六)国际业务等开展情况及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情况。


  (七)履行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情况。


  (八)2023年度非涉密类审计报告出具数量、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统一监管平台报备数量、未报备原因等。


  会计师事务所投保职业责任保险的,还应当提交保单复印件(保险期间应当涵盖2023年1月1日至报备日)。


  三、会计师事务所分所年度报备内容


  (一)对本次报备情况的简要说明(含对报备内容真实性、完整性的承诺)。


  (二)持续符合分所执业许可条件相关信息。


  (三)2023年度经营情况。


  (四)一体化管理情况。


  (五)2023年度非涉密类审计报告出具数量、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统一监管平台报备数量、未报备原因等。


  四、年度报备相关要求


  (一)会计师事务所登录注册会计师行业统一监管平台后应按系统规定格式填写报备内容。会计师事务所对报备情况的简要说明、一体化管理年度自评报告和自查自纠报告(该两项报告仅总所提交)等应当由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主任会计师)签章,并加盖会计师事务所印章;会计师事务所分所对报备情况的简要说明,由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主任会计师)和分所负责人联合签章,并加盖会计师事务所及分所印章。报备情况简要说明、一体化管理年度自评报告、自查自纠报告和保单复印件按系统提示进行上传。


  (二)各省级财政部门(含深圳市财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下同)应当高度重视,优化服务,强化监管,认真督促本地区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分所)按时完成报备,并认真核查会计师事务所(分所)提交的报备材料,包括:相关信息是否完整,特别是合伙人(股东)的身份证号等基础信息;会计师事务所(分所)填写的上年审计业务收入、出具审计(鉴证)报告数量是否与业务报备相关数据相符;会计师事务所报备信息和工商登记信息是否一致;自查自纠报告是否与行政处罚、行业惩戒记录相符等。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分所)未持续符合执业许可条件或存在不及时报送相关材料等其他问题的,严格按照财政部令第97号文件相关规定处理。


  (三)会计师事务所(分所)报备完成后,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认真做好报备信息及相关行政管理工作的汇总分析,形成本地区的行业管理报告,经分管厅(局)领导审定同意后,于2024年6月30日之前报财政部会计司,并上传至注册会计师行业统一监管平台。各地区行业管理报告应当包括本地区会计师事务所(分所)规模分布、数量变动情况,报备及相应管理情况,本地区执行财政部令第97号文件等有关情况,加强行业监管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下一步需统筹协调的问题和相关工作建议,以及其他在深化行业改革、加强行业管理中的重要措施及成效、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等。


  报备期间,报备业务联系人请保持通讯方式畅通。各单位不得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统一监管平台上传、处理、传输标注密级的文件资料。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联系电话:010-68552535 010-68552934(带传真)


  技术支持电话:010-68553117


财政部办公厅


2024年3月7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4-3-13
文号:财办会[2024]7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财办会[2024]8号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代理记账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的决策部署,规范会计服务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切实做好2024年代理记账行业管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做好2024年代理记账机构年度备案工作


  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组织本地区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认真做好2024年代理记账机构(包含注册地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从事代理记账业务的企业,下同)网上年度备案工作,严格按照《代理记账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98号)第十六条关于代理记账机构应当于每年4月30日之前向审批机关报送代理记账机构基本情况表、专职从业人员变动情况的有关规定,督促代理记账机构按要求及时完成备案,并加强对备案信息真实性、规范性、完整性的审核。


  2023年12月31日前已取得代理记账资格的代理记账机构和已办理备案登记的分支机构,以及已注册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代理记账机构和分支机构,应当于2024年4月30日前通过全国代理记账机构管理系统向财政部门进行年度备案。代理记账机构和分支机构于2023年12月31日前跨原财政部门管辖地迁移办公地点的,应向其迁入地财政部门进行年度备案。


  对于代理记账机构提交的备案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财政部门应当予以退回,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于未按要求进行年度备案的,财政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并向社会公示,提醒其履行有关义务;对于已取得代理记账许可证书但未能持续符合代理记账资格条件的,财政部门应当责令其在60日内整改,逾期仍达不到规定条件的,由财政部门撤销其代理记账资格。


  二、进一步加强行业治理


  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深入贯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精神,组织落实好《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代理记账工作的意见》(财会[2023]26号),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围绕“牢基础、强监管、促发展”三个方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持续推动代理记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推动机构规范执业。通过继续教育、会议培训、新闻宣传等多种方式,推动《代理记账基础工作规范(试行)》(财会[2023]27号,以下简称《工作规范》)有效执行,加强对代理记账机构内部规范制定执行和执业质量的把控,在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将《工作规范》的执行情况作为重点检查内容,督促和引导代理记账机构规范承揽和开展业务,有效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二是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联合有关监管部门继续对代理记账机构无证经营、虚假承诺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具体整治工作通知另行下发),按要求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对违法违规者形成有效震慑。


  三是提升监督检查实效。优化完善监督模式,推动日常检查与专项整治、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结合。注重凝聚其他监管部门、单位内部机构、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形成监管合力,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监督检查结果运用,加大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力度,及时对存在未按要求备案、无法取得联系、拒不整改等行为的代理记账机构进行公示公告,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四是优化政务服务模式。依据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制定本地区办事指南,统一明确执业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审批事项,督促指导本地区市、县级财政部门严格按照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履行审批职责。继续深化电子证照改革,加强电子印章归集,推动代理记账许可证书电子证照在各地区全面推广应用。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拓宽代理记账服务领域等方式,支持引导代理记账行业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三、加强对代理记账行业协会的监管与指导


  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严格按照《代理记账行业协会管理办法》(财会[2018]32号)规定,组织本地区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认真做好代理记账行业协会(以下简称行业协会)日常备案和2024年度工作报告报送工作,及时掌握行业协会发展动态。各地区依法自发成立的行业协会,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完成注册登记后的15个工作日内,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备案材料;已经在登记管理机关注册登记的行业协会,应当在按照有关规定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年度工作报告后的15个工作日内,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年度工作报告,内容应当至少包括协会基本信息及变动情况、会员构成及变动情况、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会员服务和自律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创新举措等。


  对于未按规定进行备案或者报送年度工作报告的行业协会,财政部门应当对其进行约谈,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应当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对于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存在可疑基本信息或会员机构信息的行业协会,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对其进行核查确认,对确实存在不实信息的行业协会进行约谈,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应当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并向社会公示。


  在做好行业协会日常监管的同时,应当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工作指导,引导行业协会做好政策咨询、法律维权、人员培训、市场拓展、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会员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会员信用管理、内部控制建设、服务质量监督等方面的自律管理功能,运用信用记录、警示告诫、公开曝光等措施加大行业违法违规行为惩戒力度,推动提升行业规范化水平,逐步构建行政监管和自律监管有机结合的共治格局。


  四、加强对本地区代理记账管理工作的总结与分析


  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和数据分析,根据2023年开展代理记账管理工作以及代理记账机构、代理记账行业协会备案的情况,形成本地区2023年代理记账行业分析报告,内容应当至少包括本地区代理记账机构和代理记账行业协会的基本情况、行业发展趋势特点、改革举措、工作成效、行业发展现存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等,并于2024年6月30日前将行业分析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至财政部会计司。


  联系人:财政部会计司综合处 杨硕 张璨


  联系电话:010-68553032


  电子邮箱:zhangcan@mof.gov.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100820


财政部办公厅


2024年3月7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4-3-7
文号:财办会[2024]8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4年第2号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80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九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三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节能新能源车船享受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74号)、《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享受车船税优惠的节能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2022年第2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2017年第172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10号)、《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2023年第32号)等有关规定,现将许可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80批)以及经商国家税务总局同意的《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九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三批)予以公告。


  附件:


  1.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80批)


  2.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九批)


  3.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三批)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4年3月11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4-03-11
文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4年第2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务院令第777号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已经2024年2月2日国务院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李强


  2024年3月10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对涉及的行政法规进行了清理。经过清理,国务院决定:


  一、对8部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附件1)


  二、对13部行政法规予以废止。(附件2)


  本决定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


  1.国务院决定修改的行政法规


  2.国务院决定废止的行政法规


  附件1


国务院决定修改的行政法规


  一、将《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中的“国家教育委员会”修改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二、删去《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第六条第一款中的“邮电部”。


  第七条第一款中的“邮电部、电子工业部、国家教育委员会”修改为“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


  三、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第一条、第二十九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条第一款、第七条第三款、第八条第二款、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三十四条中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修改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中的“农业、林业、海洋等部门”修改为“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等部门”。


  第二十五条中的“国土资源、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修改为“自然资源、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市场监管、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


  四、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第四条第一款、第五条第二款、第九条第三款、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三款、第十七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六条至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至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五条中的“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修改为“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


  第四条第二款、第十七条、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三十三条至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五条中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类遗传资源主管部门”。


  第三十八条中的“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修改为“人类遗传资源主管部门”。


  五、将《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中的“海关、外汇部门出具的相关事宜”修改为“海关出具的相关事宜”。


  六、删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三条。


  删去第三十二条中的“或给予责任者行政处分”、第三十三条第三款中的“给予行政处分,并可”。


  第三十三条第四款修改为:“本条规定的责令停止生产,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其他行政处罚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七、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二条、第五条第一款、第六条第一款、第七条、第八条第一款、第十条第二款、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十四条中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修改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第五条第一款、第六条第一款、第七条第二款、第八条第一款、第十条第一款、第十四条第三款、第十五条第二款、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中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修改为“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六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涉嫌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企业的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查阅、复制、收集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资料;


  “(三)向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调查了解情况;


  “(四)依法查询涉嫌违法的企业银行账户;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行使前款第四项规定的职权的,应当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


  第十七条改为第十八条,修改为:“企业未按照本条例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或者未按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企业因连续2年未按规定报送年度报告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未改正,且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企业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法律、行政法规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列入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被列入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依法办理注销登记;未办理注销登记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作出处理。”


  第十八条改为第十九条,将其中的“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修改为“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条:“鼓励企业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依法申请修复失信记录。政府部门依法解除相关管理措施并修复失信记录的,应当及时将上述信息与有关部门共享。”


  八、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第八条第一款、第三十三条第一款中的“对外贸易法第十七条”修改为“对外贸易法第十六条”,第十条第一款、第三十五条第一款中的“对外贸易法第十六条”修改为“对外贸易法第十五条”,第五十七条中的“对外贸易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修改为“对外贸易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


  删去第六十四条、第六十六条中的“国务院外经贸主管部门并可以撤销其对外贸易经营许可”,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八条中的“国务院外经贸主管部门并可以暂停直至撤销其对外贸易经营许可”,第六十七条中的“国务院外经贸主管部门可以暂停直至撤销其对外贸易经营许可”。


  第六十八条中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修改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此外,对相关行政法规中的条文序号作相应调整。


  附件2


国务院决定废止的行政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公布?1953年1月2日政务院修正公布)


  二、煤炭送货办法(煤炭工业部、铁道部修订?1965年12月6日国务院批转)


  三、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1982年3月16日国务院发布?1986年6月4日国务院修订发布)


  四、基准气候站观测环境保护规定(国家气象局制定?1985年1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五、水利电力部门电测、热工计量仪表和装置检定、管理的规定(1986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1986年6月1日国家计量局、水利电力部发布)


  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1986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七、关于实行技师聘任制的暂行规定(1987年6月6日国务院批准?1987年6月20日劳动人事部发布)


  八、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1987年7月28日国务院发布)


  九、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1988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根据1990年2月2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第二十一条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十、全民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租赁经营暂行条例(1988年6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号发布?根据1990年2月2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民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租赁经营暂行条例〉第二十二条的决定》修订)


  十一、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1992年7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3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20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十三、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1995年7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81号发布)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4-3-10
文号:国务院令第777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法释[2024]4号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24年1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11次会议、2024年2月2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四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3月20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24年3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24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11次会议、2024年2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四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24年3月20日起施行)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第六条规定,司法解释的形式分为“解释”、“规定”、“规则”、“批复”和“决定”五种。

  对在审判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某一法律或者对某一类案件、某一类问题如何应用法律制定的司法解释,采用“解释”的形式。

  根据立法精神对审判工作中需要制定的规范、意见等司法解释,采用“规定”的形式。

  对规范人民法院审判执行活动等方面的司法解释,可以采用“规则”的形式。

  对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就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请示制定的司法解释,采用“批复”的形式。

  修改或者废止司法解释,采用“决定”的形式。



  为依法惩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1、目的是:依法惩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条 纳税人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欺骗、隐瞒手段”: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一)伪造、变造、转移、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其他涉税资料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会计法》第五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



  (二)以签订“阴阳合同”等形式隐匿或者以他人名义分解收入、财产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民法典》相关规定

  1、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2、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三)虚列支出、虚抵进项税额或者虚报专项附加扣除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取得私自印制、伪造、变造、作废、开票方非法取得、虚开、填写不规范等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以下简称“不合规发票”),以及取得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的其他外部凭证(以下简称“不合规其他外部凭证”),不得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2、《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8]41号)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3、《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四款规定,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34号)


  (四)提供虚假材料,骗取税收优惠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40号)第三条规定,纳税人在办理退税事宜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其符合本条规定的上述条件以及《目录》规定的技术标准和相关条件的书面声明,并在书面声明中如实注明未取得发票或相关凭证以及接受环保、税收处罚等情况。未提供书面声明的,税务机关不得给予退税。



  (五)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2、特别提醒注意:《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偷税的认定及处理哦,第六十四条与之单列说明,《税收征收管理法》角度看,编造虚假计税依据和偷税是不同的两类行为。



  (六)为不缴、少缴税款而采取的其他欺骗、隐瞒手段。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兜底条款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不申报”:


  (一)依法在登记机关办理设立登记的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而不申报纳税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均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

  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

  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扣缴义务人(国家机关除外),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2、《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税收征管法有关条款规定的复函》(国税办函[2007]647号)规定,征管法六十四条第二款仅适用六十三条规定之外的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以后不进行纳税申报,从而造成不缴或少缴税款结果的情形。

  3、《增值税法》草案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称境内)发生增值税应税交易(以下称应税交易),以及进口货物,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增值税。



  (二)依法不需要在登记机关办理设立登记或者未依法办理设立登记的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通知其申报而不申报纳税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

  2、重点是:经税务机关依法通知其申报而不申报纳税。



  (三)其他明知应当依法申报纳税而不申报纳税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兜底条款。2、“其他明知应当依法申报纳税而不申报纳税的”中重点是:明知应当依法申报纳税而不申报纳税,进而可以推断出本条规定的实质是:明知应当依法申报纳税而不申报纳税的。



  扣缴义务人采取第一、二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扣缴义务人承诺为纳税人代付税款,在其向纳税人支付税后所得时,应当认定扣缴义务人“已扣、已收税款”。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对于扣缴义务人来说,重点是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

  2、对于实务中出现的扣缴义务人承诺为纳税人代付税款,在其向纳税人支付税后所得时,就认定扣缴义务人“已扣、已收税款”。



  第二条 纳税人逃避缴纳税款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此前的“法释[2002]33号”并未对如何判断刑法第201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做出规定,所以司法实践中执行尺度差异较大。

  2、本条规定明确,“数额较大”=逃避缴纳税款十万元以上;“数额巨大”=逃避缴纳税款五十万元以上。

  3、换句话说,逃避缴纳税款十万元以上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构成逃税罪,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逃避缴纳税款五十万元以上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简言之,五十万就构成重罪,需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扣缴义务人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认定标准,依照前款规定。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扣缴义务人的标准同上。



  第三条 纳税人有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逃避缴纳税款行为,在公安机关立案前,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在规定的期限或者批准延缓、分期缴纳的期限内足额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全部履行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纳税人有逃避缴纳税款行为,税务机关没有依法下达追缴通知的,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在规定的期限或者批准延缓、分期缴纳的期限内足额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全部履行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2、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3、纳税人有逃避缴纳税款行为,税务机关没有依法下达追缴通知的,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条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逃避缴纳税款数额”,是指在确定的纳税期间,不缴或者少缴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各税种税款的总额。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解释何为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逃避缴纳税款数额”。

  2、指在确定的纳税期间,不缴或者少缴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各税种税款的总额。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应纳税额”,是指应税行为发生年度内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缴纳的税额,不包括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关税等及纳税人依法预缴的税额。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解释何为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应纳税额”。

  2、要点有两个:(1)应税行为发生年度内。(2)不包括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关税等及纳税人依法预缴的税额。

  3、思考:纳税人依法预缴的税额未足额缴纳,不构成此处的“应纳税额”。是不是代表不足额预缴税额,不构成逃税罪?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是指行为人在一个纳税年度中的各税种逃税总额与该纳税年度应纳税总额的比例;不按纳税年度确定纳税期的,按照最后一次逃税行为发生之日前一年中各税种逃税总额与该年应纳税总额的比例确定。纳税义务存续期间不足一个纳税年度的,按照各税种逃税总额与实际发生纳税义务期间应纳税总额的比例确定。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是指总额与总额的比例,且是一个年度内的。

  2、如果不按纳税年度确定纳税期,就按照最后一次逃税行为发生之日前一年中各税种逃税总额与该年应纳税总额的比例确定。

  3、纳税义务存续期间不足一个纳税年度的,按照各税种逃税总额与实际发生纳税义务期间应纳税总额的比例确定。



  逃税行为跨越若干个纳税年度,只要其中一个纳税年度的逃税数额及百分比达到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标准,即构成逃税罪。各纳税年度的逃税数额应当累计计算,逃税额占应纳税额百分比应当按照各逃税年度百分比的最高值确定。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对于逃税行为跨越若干个纳税年度的,只要其中一个纳税年度的逃税数额及百分比达到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标准,即构成逃税罪。

  2、各纳税年度的逃税数额应当累计计算。

  3、但是逃税额占应纳税额百分比应当按照各逃税年度百分比的最高值确定。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三款规定的“未经处理”,包括未经行政处理和刑事处理。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未经处理”,包括未经行政处理和刑事处理。换言之,就是未经税务机关和公安机关处理。

  2、思考:这里的“和”字的意思?



  第五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聚众抗税的首要分子;


  (二)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实施抗税行为致人重伤、死亡,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或者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的,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刑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2、《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条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为逃避税务机关追缴,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的“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刑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2、《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放弃到期债权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规定,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二)无偿转让财产的;


  (三)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九条规定,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四)隐匿财产的;


  (五)不履行税收义务并脱离税务机关监管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不履行税收义务+脱离税务机关监管。



  (六)以其他手段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兜底条款



  第七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规定期间内停止为其办理出口退税。

  2、《刑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一)使用虚开、非法购买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其他可以用于出口退税的发票申报出口退税的;


  (二)将未负税或者免税的出口业务申报为已税的出口业务的;


  (三)冒用他人出口业务申报出口退税的;


  (四)虽有出口,但虚构应退税出口业务的品名、数量、单价等要素,以虚增出口退税额申报出口退税的;


  (五)伪造、签订虚假的销售合同,或者以伪造、变造等非法手段取得出口报关单、运输单据等出口业务相关单据、凭证,虚构出口事实申报出口退税的;


  (六)在货物出口后,又转入境内或者将境外同种货物转入境内循环进出口并申报出口退税的;


  (七)虚报出口产品的功能、用途等,将不享受退税政策的产品申报为退税产品的;


  (八)以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出口退税款的。


  第八条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1、10万元以上=“数额较大”。2、五十万元以上=“数额巨大”。3、五百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


  (一)两年内实施虚假申报出口退税行为三次以上,且骗取国家税款三十万元以上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同时满足:1、两年内。2、虚假申报出口退税行为三次以上。3、骗取国家税款三十万元以上。



  (二)五年内因骗取国家出口退税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行为,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同时满足:1、五年内因骗取国家出口退税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次以上行政处罚。2、又实施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行为。3、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



  (三)致使国家税款被骗取三十万元以上并且在提起公诉前无法追回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同时满足:1、致使国家税款被骗取三十万元以上。2、致使国家税款被骗取三十万元以上。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兜底条款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一)两年内实施虚假申报出口退税行为五次以上,或者以骗取出口退税为主要业务,且骗取国家税款三百万元以上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两年内实施虚假申报出口退税行为五次以上。或者2、以骗取出口退税为主要业务,且骗取国家税款三百万元以上的。

  思考:这里的“且”且的是第一种情况还是第二种情况?



  (二)五年内因骗取国家出口退税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行为,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同时满足:1、五年内因骗取国家出口退税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次以上行政处罚。2、又实施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行为。3、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



  (三)致使国家税款被骗取三百万元以上并且在提起公诉前无法追回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同时满足:1、致使国家税款被骗取三百万元以上。2、在提起公诉前无法追回。



  (四)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兜底条款



  第九条 实施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行为,没有实际取得出口退税款的,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从事货物运输代理、报关、会计、税务、外贸综合服务等中介组织及其人员违反国家有关进出口经营规定,为他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致使他人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保荐、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提供与证券发行相关的虚假的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保荐等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

  (二)提供与重大资产交易相关的虚假的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等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

  (三)在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工程、项目中提供虚假的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证明文件,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

  有前款行为,同时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款规定的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第一款规定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是指有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

  2、《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开具发票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栏目,全部联次一次性如实开具,开具纸质发票应当加盖发票专用章。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虚开发票行为:

  (一)为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二)让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三)介绍他人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3、《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的规定虚开发票的,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虚开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虚开金额超过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代开发票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4、《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规定,《办法》第二十一条所称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是指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一)未购销商品、未提供或者接受服务、未从事其他经营活动,而开具或取得发票;

  (二)有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但开具或取得的发票载明的购买方、销售方、商品名称或经营项目、金额等与实际情况不符。



  (一)没有实际业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无货虚开


  (二)有实际应抵扣业务,但开具超过实际应抵扣业务对应税款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有货但超金额开具发票


  (三)对依法不能抵扣税款的业务,通过虚构交易主体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不能抵扣,但虚构交易主体开具发票,以便抵扣。



  (四)非法篡改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相关电子信息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非法篡改发票相关电子信息。


  (五)违反规定以其他手段虚开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同时满足1、违反规定。2、以其他手段虚开。

  思考:本项规定是否有些太宽泛?



  为虚增业绩、融资、贷款等不以骗抵税款为目的,没有因抵扣造成税款被骗损失的,不以本罪论处,构成其他犯罪的,依法以其他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六稳”“六保”的意见》规定,对于有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为虚增业绩、融资、贷款等非骗税目的且没有造成税款损失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不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定性处理,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移送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一条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税款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虚开税款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1)十万元以上=应于刑事处罚。(2)五十万元以上=“数额较大”。(3)五百万元以上=“数额巨大”。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法[2018]226号)第二条规定,在新的司法解释颁行前,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刑事案件定罪量刑的数额标准,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2〕30号)第三条的规定执行,即虚开的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的“数额较大”;虚开的税款数额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的“数额巨大”。

  3、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公通字〔2022〕12号)第五十六条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案(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虚开的税款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或者造成国家税款损失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4、本司法解释修改了法[2018]226号对“数额巨大”的判定,公通字〔2022〕12号修改了法[2018]226号对追诉标准的认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


  (一)在提起公诉前,无法追回的税款数额达到三十万元以上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同时满足:1、在提起公诉前。2、无法追回的税款数额达到三十万元以上。


  (二)五年内因虚开发票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虚开税款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同时满足:1、五年内因虚开发票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次以上行政处罚。2、又虚开。3、虚开税款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一)在提起公诉前,无法追回的税款数额达到三百万元以上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同时满足:1、提起公诉前。2、无法追回的税款数额达到三百万元以上。


  (二)五年内因虚开发票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虚开税款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同时满足:1、五年内因虚开发票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次以上行政处罚。2、又虚开。3、虚开税款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


  (三)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以同一购销业务名义,既虚开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又虚开销项的,以其中较大的数额计算。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牵连犯,从一从重处罚。


  以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虚开,达到本条规定标准的,应当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追究刑事责任。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以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虚开=假发票也可以构成虚开。

  2、“达到本条规定标准的,应当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第十二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五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虚开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刑法》第二百零五条之一规定,虚开本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一)没有实际业务而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发票的;


  (二)有实际业务,但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与实际业务的货物品名、服务名称、货物数量、金额等不符的发票的;


  (三)非法篡改发票相关电子信息的;


  (四)违反规定以其他手段虚开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相较上条规定,我们可以发现,刑法上的虚开发票罪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虚开行为,并不完全一样。


  第十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五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虚开发票票面金额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虚开发票一百份以上且票面金额三十万元以上的;


  (三)五年内因虚开发票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虚开发票,票面金额达到第一、二项规定的标准60%以上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何为虚开发票罪中的“情节严重”。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五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一)虚开发票票面金额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虚开发票五百份以上且票面金额一百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五年内因虚开发票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虚开发票,票面金额达到第一、二项规定的标准60%以上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何为虚开发票罪中的“情节特别严重”。



  以伪造的发票进行虚开,达到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标准的,应当以虚开发票罪追究刑事责任。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以伪造的发票进行虚开=利用假发票也可构成虚开。

  2、“达到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标准的,应当以虚开发票罪追究刑事责任”=以虚开发票罪论处。

  3、刑法上无伪造、出售伪造的发票罪,只有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哦



  第十四条 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零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刑法》第二百零六条规定,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量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一)票面税额十万元以上的;


  (二)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十份以上且票面税额六万元以上的;


  (三)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追究刑事责任需考虑三种情况1、票面税额。2、分数+票面税额。3、违法所得。


  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票面税额五十万元以上的,或者五十份以上且票面税额三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量较大”。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数量较大”=1、票面税额五十万元以上。或2、五十份以上且票面税额三十万元以上。



  五年内因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票面税额达到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标准60%以上的,或者违法所得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其他严重情节”需同时满足:1、五年内因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次以上行政处罚。2、又实施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3、票面税额达到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标准60%以上的或者违法所得五万元以上的。



  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票面税额五百万元以上的,或者五百份以上且票面税额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数量巨大”=票面税额五百万元以上,或五百份以上且票面税额三百万元以上。



  五年内因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票面税额达到本条第四款规定的标准60%以上的,或者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其他特别严重情节”需同时满足:1、五年内因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次以上行政处罚。2、又实施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3、票面税额达到本条第四款规定的标准60%以上的,或者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



  伪造并出售同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以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论处,数量不重复计算。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伪造并出售同一增值税专用发票,如何处理。



  变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按照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论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变造按伪造论处。



  第十五条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依照本解释第十四条的定罪量刑标准定罪处罚。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刑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量刑标准按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标准处理。



  第十六条 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票面税额二十万元以上的,或者二十份以上且票面税额十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刑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一款规定,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票面税额二十万元以上的,或者二十份以上且票面税额十万元以上,即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购买真、伪两种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数额累计计算,不实行数罪并罚。


  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又出售的,以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定罪处罚;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抵扣税款或者骗取出口退税款,同时构成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骗取出口退税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又出售的,以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定罪处罚。

  2、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抵扣税款或者骗取出口退税款,构成牵连犯,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十七条 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刑法》第二百零九条第一款规定,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票面可以退税、抵扣税额十万元以上的;


  (二)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发票十份以上且票面可以退税、抵扣税额六万元以上的;


  (三)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


  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票面可以退税、抵扣税额五十万元以上的,或者五十份以上且票面可以退税、抵扣税额三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九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票面可以退税、抵扣税额五百万元以上的,或者五百份以上且票面可以退税、抵扣税额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九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量特别巨大”。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明确何为“数量巨大”、 “数量特别巨大”。



  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刑法第二百零九条第二款规定的发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该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刑法》第二百零九条第二款规定,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一)票面金额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发票一百份以上且票面金额三十万元以上的;


  (三)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


  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刑法第二百零九条第二款规定的发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一)票面金额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发票五百份以上且票面金额一百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违法所得五万元以上的。


  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定罪量刑标准依照本条第一、二款的规定执行。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以外的发票的,定罪量刑标准依照本条第三、四款的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一十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较大”: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刑法》第二百一十条之一规定,明知是伪造的发票而持有,数量较大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一)持有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票面税额五十万元以上的;或者五十份以上且票面税额二十五万元以上的;


  (二)持有伪造的前项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票面金额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一百份以上且票面金额五十万元以上的。


  持有的伪造发票数量、票面税额或者票面金额达到前款规定的标准五倍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一十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第十九条 明知他人实施危害税收征管犯罪而仍为其提供账号、资信证明或者其他帮助的,以相应犯罪的共犯论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刑法》相关规定

  1、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2、第二十六条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3、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4、第二十八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5、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条 单位实施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依照本解释规定的标准执行。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刑法》相关规定

  1、《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十一条 实施危害税收征管犯罪,造成国家税款损失,行为人补缴税款、挽回税收损失,有效合规整改的,可以从宽处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行为人补缴税款、挽回税收损失,有效合规整改的,可以从宽处罚。

  2、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3、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对于实施本解释规定的相关行为被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需要给予行政处罚、政务处分或者其他处分的,依法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第二十二条 本解释自2024年3月20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法发[1996]30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2]30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2]33号)同时废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法发[1996]30号颁布于1996年10月17日。

  2、法释[2002]30号颁布于二〇〇二年九月十七日。

  3、法释[2002]33号颁布于二〇〇二年十一月五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4-03-15
文号:法释[2024]4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家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4年第3号 国家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专用作业车辆目录》(第十四批)的公告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专用作业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关政策的公告》(2020年第35号)、《国家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专用作业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关管理事项的公告》(2020年第20号)相关规定,现将《免征车辆购置税的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专用作业车辆目录》(第十四批)予以发布。


  特此公告。


  附件:免征车辆购置税的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专用作业车辆目录(第十四批)


国家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4年2月23日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专用作业车辆目录〉(第十四批)的公告》的解读


  现就《国家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专用作业车辆目录〉(第十四批)的公告》相关事项解读如下:


  一、公告出台背景


  为切实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要求,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提高税收管理质效,更好地维护纳税人权益,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发了《关于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专用作业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关政策的公告》(2020年第35号)、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发了《关于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专用作业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关管理事项的公告》(2020年第20号),进一步优化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专用作业车辆(以下简称专用车辆)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管理机制。对于免征车辆购置税的专用车辆,通过《免征车辆购置税的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专用作业车辆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实施管理,纳税人购买列入《目录》的专用车辆可享受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


  二、本批《目录》基本情况


  本批《目录》为2024年第一次发布,累计为第十四批,共涉及148家企业的310个车型。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符合条件的专用车辆如何申请列入《目录》?


  申请列入《目录》的车型,车辆生产企业、进口车辆经销商或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免征车辆购置税的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专用作业车辆管理系统”提交列入《目录》的申请材料。


  (二)未通过技术审查如何处理?


  未通过技术审查是指申请人通过申报系统提交相关资料,由于不符合《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专用作业车辆技术要求》、材料提交不全、填写有误等原因,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装备中心)给予“不通过”结论的情形。对于未通过技术审查的情况,若申请人不认可装备中心技术审查结论,可以通过申报系统随时重新申报;在重新申报时,可对装备中心技术审查结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并提供相应的佐证材料;装备中心重新给予技术审查结论。若申请人仍不认可装备中心技术重新审查结论,可以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12381公共服务电话平台咨询、建议、投诉,或者以信函的形式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反映相关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程序予以办理。


  (三)列入《目录》专用车辆如何办理免税?


  根据规定,对于列入《目录》的车型,申请人可在所生产车辆的车辆电子信息中标注免税标识。税务机关依据免税标识以及办理车辆购置税纳税申报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为纳税人办理车辆购置税免税手续。


  举例说明:A公司于2024年2月27日生产一台专用车辆,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十四批《目录》包含了上述销售车辆的车型,A公司在所销售车辆的车辆电子信息中标注免税标识,购买该专用车辆的B纳税人可凭免税标识及其他资料依法享受免税政策。


  (四)《目录》发布前已出厂销售的专用车辆如何办理免税?


  根据规定,《目录》发布前已出厂销售的专用车辆,申请人可在所销售车辆的车型列入《目录》后,在所销售车辆的车辆电子信息中标注免税标识,重新上传。纳税人可以凭免税标识以及办理车辆购置税纳税申报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


  举例说明:A公司于2024年1月21日销售给B纳税人一台未列入《目录》的车辆,A公司上传车辆电子信息时未标注免税标识。之后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十四批《目录》包含了上述销售车辆的车型,A公司在第十四批《目录》发布后,可以修改B纳税人所购车辆的电子信息,标注免税标识并重新上传。B纳税人可凭免税标识及其他资料依法享受免税政策。


  (五)纳税人缴纳车辆购置税后专用车辆纳入《目录》如何处理?


  实行《目录》管理后,如果纳税人购买了专用车辆并缴纳了车辆购置税,之后该专用车辆列入了《目录》,申请人可在所销售车辆的车型列入《目录》后,在所销售车辆的车辆电子信息中标注免税标识,重新上传。纳税人可凭免税标识以及办理车辆购置税纳税申报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税;主管税务机关依法退还纳税人已缴税款。


  举例说明:A公司于2024年1月15日销售给B纳税人一台未列入《目录》的车辆,B纳税人购车后缴纳了车辆购置税,之后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十四批《目录》包含了上述销售车辆的车型,A公司在第十四批《目录》发布后,可以修改B纳税人所购车辆的电子信息,标注免税标识并重新上传。B纳税人可凭借免税标识及其他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退税。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4-02-23
文号:国家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4年第3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发改区域规[2024]227号 关于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4年本]》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


  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4年本)》(以下简称《目录》)印发你省,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如不能准确判定企业主营业务是否属于《目录》,可由你省税务等部门提请省发展改革部门出具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税务总局


2024年2月23日


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4年本)


  为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结合海南省实际,制定本目录。


  本目录共包括两部分,一是全国性现有产业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二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新增鼓励类产业。


  本目录适用于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生产经营的企业,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按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执行。


  本目录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同步废止。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适时对本目录进行修订。


  一、全国性现有产业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


  (一)《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


  (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的产业。


  以上目录按最新修订版本执行。


  二、海南自由贸易港新增鼓励类产业


  (一)农、林、牧、渔业


  1.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营


  2.热带经济林基地建设


  3.动植物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项目除外)


  4.农光互补等工农业融合发展


  (二)制造业


  5.深远海养殖、加工产业及装备示范应用


  6.深海鱼油、蛋白粉、甲壳素提取等水产品加工


  7.牛羊肉、牛奶、冻品、燕窝等进口食品的深加工


  8.热带农林产品精深加工


  9.药品、绿色建材生产,农林产品深加工制造(国家实行配额管理的商品除外)


  10.机制砂生产(年生产100万立方米机制砂以上的建筑石料机制砂一体化生产,鼓励在保障质量前提下,利用废石、尾矿、建筑垃圾等二次资源生产机制砂石)


  11.游艇、邮轮研发、制造、维修保养及配套产业,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研发与建造


  12.低硫油、生物质油的调制与应用


  13.生物质材料研发与应用


  14.有机化工原料深加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项目除外)


  15.化妆品(含汞量不超过百万分之一)研发及生产


  16.专用汽车制造(《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项目除外)


  17.通用设备(新能源生产专用车辆)制造


  18.非公路休闲车及零配件制造(新能源)


  19.摩托车整车及重要零部件制造


  20.教具教学仪器研发及生产


  21.建筑与海洋防护用环保涂料研发及生产


  22.海洋可再生能源装备研发及制造


  23.航天食品、航天生物医药、航天医学研究及应用


  24.深远海搜救打捞装备和技术研发应用


  25.特种干式变压器、电抗器、变流器、无功补偿及电源成套设备和超滤膜净水设备的研发与制造


  26.传统工艺品设计加工生产


  27.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仪器设备研发及生产


  28.医疗器械研发及生产,医疗应急防护物资生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项目除外)


  29.精密机械手表、机械时钟及零部件制造,智能手表及零部件制造


  30.宝玉石加工和珠宝首饰镶嵌制造


  31.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相关的设备研发、制造、检验、维修、销售及配套产业


  32.航空飞行器、航空发动机、航空机载产品的研发、制造与维修保养等运营服务及其配套产业,航空飞行器改装、拆解及再制造


  33.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器及其地面设施研发、制造、维修、保养,太空资源勘测与应用


  34.特殊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发及生产


  35.通用名药物研发及生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项目除外)


  36.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和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生产经营


  37.先进适用的制药及生物制剂成套设备制造


  38.8兆瓦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技术研发及设备制造


  39.海上风力发电运营维护


  40.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及设备制造


  41.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等通用型零部件生产制造(《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项目除外)


  42.潜水救捞设备制造


  43.儿童安全座椅研发及制造


  44.智能制造相关仪器仪表、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项目除外)


  45.光电子技术和产品(含光纤预制棒、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光纤、光纤连接器)研发及制造


  46.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产品及技术研发


  47.饮料的开发生产,果渣、茶渣、咖啡渣等的综合开发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项目除外)


  (三)建筑业


  48.港口码头建设及养护


  49.沿海深水航道、防波堤和内河航道、通航建筑物建设及养护


  50.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51.航天发射场运营及养护


  52.沿海公共锚地建设及养护


  53.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


  54.运动船艇码头等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建设


  55.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研发、生产及示范工程


  56.海洋石油天然气工程


  (四)批发和零售业


  57.农林产品贸易营销中心建设


  58.品牌体验店、购物中心、连锁超市、连锁便利店、智慧商店、主题商城、社区商业、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专业商品批发市场等商贸设施运营及信息化改造


  59.农林产品进超市系列化服务


  60.大宗商品贸易(国家实行配额管理的商品除外)


  61.贸易经纪、代理与服务


  62.离岸新型国际贸易(技术先进型服务)


  63.种业国际贸易


  64.拍卖公司建设与运营


  (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5.公路旅客运输,邮轮、游艇、游船产业及服务


  66.铁路客货运输,铁水联运及粤海轮渡铁路客货运输,高速铁路快件运输


  67.农林渔产品、食品、药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集配中心运营


  68.船舶登记、管理、维修、保养、检验检测和相关服务,邮轮与国际航运、飞机物资供应业务,船用燃油和天然气、船用产品、物料供应等船舶供应,航运航空保税燃油和保税液化天然气(LNG)加注服务


  69.航天用特燃特气供应


  70.水上客货运输及辅助业务,港口装卸、仓储、拖轮、理货业务,邮轮港口业务、邮轮运输业务


  71.国际无船承运人业务


  72.国际寄递物流


  73.国际航空货运服务


  74.国际航线挂靠、集装箱中转、集装箱拆拼箱业务


  75.国际航空器和航材物流、交易市场及衍生业务


  76.通航短途运输


  77.无人机物流配送应用


  78.全球集拼分拨系统研发及运营管理


  79.国际货代、船代、报关、报检等相关代理业务


  80.仓储、运输、货代、船代、拣选、包装、装卸、分拣、搬运、流通加工、配送、逆向物流、信息处理等一体化服务


  81.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及智慧系统技术研发及运营


  82.城市智慧停车设施运营、智慧停车系统技术研发及运营


  (六)住宿和餐饮业


  83.酒店、特色化中小型家庭旅馆、乡村民宿


  84.分时度假、在线租赁、房屋分享等各类共享型居住产品开发与推广


  85.特色餐饮品牌化建设及连锁化经营 

  (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86.5G和6G技术研发及商业化应用


  87.通用或高端通用处理器、存储器和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研发及应用


  88.软硬件产品测试验证工具研发及应用


  89.互联网信息服务


  90.互联网平台


  91.电子商务(含跨境电子商务)


  92.工业软件开发及应用


  93.开源软件社区


  94.量子信息技术研发及应用


  95.元宇宙技术研发及应用


  96.车联网及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测试与应用


  97.数字公路及智慧交通技术研发


  98.北斗卫星导航应用


  99.海底光缆建设及养护


  100.电子竞技线上服务平台建设


  101.生物芯片及相关数据获取、处理设备的研发及制造


  102.网络和数据安全技术产品研发及应用、网络和数据安全服务


  103.数据资产确权、登记和交易技术与方法应用


  104.动漫及游戏制作、发行、交易、衍生品开发


  105.利用卫星提供通讯传输以及导航、定位、测绘、气象、地质勘查、空间信息等应用服务的技术研发


  106.互联网地图服务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测绘软件、遥感软件、导航与位置服务软件、地图制图软件等开发,地理信息加工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服务、导航及位置服务等技术研发


  (八)金融业


  107.企业征信、增信、信用评级等金融中介服务业务


  108.金融资讯、金融数据等金融信息服务业务


  109.跨境投融资双向开放服务体系建设


  110.现货(含仓单)、保单、价格(指数)和相关场外衍生品等的交易、融资、清(结)算、交收(割)、风险管理、信息服务等相关业务


  111.服务“三农”、小型微型企业、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持牌小额贷款金融服务


  112.航运相关金融服务


  113.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并实施监管的机构的金融科技产品研发、应用及服务输出


  114.人身保险、再保险、相互保险、自保业务,保险中介业务


  (九)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15.航运仲裁、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航运交易、航运信息服务、海损理算、船员服务、海事培训、船舶交易、船舶租赁等航运服务业


  116.展览服务,质检技术服务


  117.钻石、珠宝、金银类金属首饰等消费精品贸易、设计和加工技术及相关服务


  118.专业社会组织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培育,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19.跨国公司区域总部


  120.国际化会展设施投资、建设及运营


  121.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


  122.服务外包


  12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业务相关设备、仪器、物业租赁


  124.语言技术开发应用


  (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25.中医药服务标准、知识产权推广及应用


  126.种业检测检疫、种业生物技术开发监管体系建设及运营


  127.深远海服务保障基地建设


  128.智慧海洋与海洋信息服务


  129.商业航天发射、商业卫星测控等服务


  130.航空航天航海人员培训,航空航天航海科普与文创


  131.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普及设施建设及经营


  132.科研机构或基地及其分支机构、国际科技创新机构建设及运营


  133.资源库(馆、中心)、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


  134.动植物遗传工程及基因库建设


  135.工业设计、文旅创意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数字创意设计服务


  136.农林产品商标品牌建设


  137.国际知识产权(版权)贸易


  138.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相关的研发及技术服务


  139.生物医药合同研究组织服务


  140.药品非临床安全评价服务,医疗器械非临床研究


  (十一)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41.绿色港口建设,港口船舶LNG加注、岸电标准和供应服务体系,港口和船舶岸电改造及建设,港口船舶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及应用


  142.救助与打捞基地建设,救助飞行基地建设,救助打捞人员培训,智能航运测试与示范


  143.水产养殖尾水治理


  144.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等农业投入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45.海洋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及生态示范工程建设


  146.节能节水、低碳循环、治污减排、监测监控等核心节能环保技术工艺、成套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147.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开发、节能环保工程设计与施工运营、节能诊断与环境监测咨询等服务


  148.天然气热电联产


  149.储能、氢能、LNG中转投资运营


  150.海洋碳汇、地质碳汇工程


  151.海水淡化技术装备研发


  (十二)教育


  152.高等教育


  153.国际教育


  154.职业技能培训


  (十三)卫生和社会工作


  155.高端专业医疗、康复、护理等医疗卫生服务


  156.第三方医疗检测等中介服务及机构,医疗质量、医疗服务能力评价


  157.高端医疗装备、新药品应用


  158.中医药服务贸易


  159.再生医学服务


  160.热带病研究、诊断与防治


  161.医疗机构经营


  162.绿色道地药材和特色健康产品的交易平台


  163.航空医疗救护


  (十四)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64.文物保护利用及相关服务,文物拍卖业务


  165.出版服务,出版物展示、交易和发行网点(实体书店)建设


  166.国际艺术品展示交易拍卖


  167.智能体育及电子竞技


  168.文化贸易、交流合作


  169.旅行社及旅游旅行代理服务


  170.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及目的地营销


  171.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开发


  172.线上旅游服务


  173.休闲渔业


  174.演出经纪服务,演出场所、娱乐场所经营,旅游演艺


  175.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体验基地,国家森林步道,自驾车营地(含房车),商务宿营地,农林旅游景区


  176.旅游度假区运营,景区景点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更新


  附件:


  《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4年本)》.pdf


  《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4年本)》.ofd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4-2-23
文号:发改区域规[2024]227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工信部联通装函[2024]60号 关于开展2023年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工业母机企业清单制定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主管部门、财政厅(局),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局: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提高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3年第44号)有关规定,为做好2023年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工业母机企业清单制定工作,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适用本通知规定加计扣除政策的工业母机企业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生产销售先进工业母机主机、关键功能部件、数控系统(以下称先进工业母机产品,详见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3年第44号的附件《先进工业母机产品基本标准》)的工业母机企业;


  (二)2023年度申请优惠政策的企业具有劳动合同关系或劳务派遣、聘用关系的先进工业母机产品研究开发人员月平均人数占企业月平均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5%;


  (三)2023年度申请优惠政策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企业销售(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之和,下同)总额的比例不低于5%;


  (四)2023年度申请优惠政策的企业生产销售本通知规定的先进工业母机产品收入占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且企业收入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含)。


  二、申请列入清单的企业应于2024年3月31日前登录网站www.gymjtax.com,选择“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申报入口”提交申请,并生成纸质文件加盖企业公章,连同必要佐证材料(电子版、纸质版)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称地方工信主管部门)。


  三、地方工信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条件(见本通知第一条),登录网站www.gymjtax.com:8888/对企业申报信息进行初核,并于4月15日前将初核通过名单报送至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于初核不通过企业,在系统内备注不通过理由。


  四、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第三方机构,根据企业申报信息开展资格复核。根据复核意见,综合考虑工业母机产业链重点领域企业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税务总局进行联审并确认最终清单。企业可于5月10日后,从信息填报系统中查询是否列入清单。


  五、列入清单的企业在下一年度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时,可自行判断是否符合条件,如符合条件,在预缴申报时可先行享受优惠;年度汇算清缴时,如未被列入2024年度清单,按规定补缴税款,依法不加收滞纳金。


  六、地方工信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税务部门按职责分工对列入清单的企业加强日常监管。在监管过程中,如发现企业存在以虚假信息获得减免税资格,应及时联合核查,并联合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进行复核。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税务总局复核,对确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取消其享受政策资格,三年之内不得申请列入清单享受本优惠政策。


  七、企业对所提供材料和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申报企业应签署承诺书,承诺申报出现失信行为,接受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附件: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工业母机企业提交材料清单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2024年2月8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4-2-27
文号:工信部联通装函[2024]60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公告2024年第1号 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关于继续执行我省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有关事项的公告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现就继续执行有关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政策公告如下:


  一、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按普通住房、非普通住房及其他类型房地产三种划分,分别为1.5%、3%、4%。


  二、本公告自2024年1月1日起执行。


  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


2024年2月1日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关于继续执行我省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有关事项的公告》的解读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经省税务局研究并报经省政府同意,现制发《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关于继续执行我省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延续执行我省土地增值税预征率规定。解读如下:


  一、《公告》延续执行预征率的规定


  本次公告,主要是对《关于调整我省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有关事项的公告》(公告2022年第7号)到期后的延续规定。原2022年7号公告,规定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我省土地增值税非普通住宅和其他类型房地产预征率分别由原4%、6%,下调至3%、4%。本次延续执行未改变现行土地增值税预征率规定。


  二、《公告》执行时间的规定


  本次公告,确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4-2-1
文号: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公告2024年第1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山西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等部门关于印发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实施办法的通知


山西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等部门关于印发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财政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各市、县(市、区)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中国人民银行各市分行:


  根据《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的通知》(财综[2023]10号)中有关细化本地区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制定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税务局、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制定了《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实施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办法自2024年3月10日起施行。2023年5月1日至本办法施行之日按财综[2023]10号有关规定执行。《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关于印发<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晋财综[2018]25号)、《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转发<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明确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晋财综[2019]33号)、《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 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关于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修改后有关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晋财综[2023]25号)同时废止。


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


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 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


2024年2月2日


  (此件主动公开)


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规范我省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务院关于印发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29号)、《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的通知》(财综[2023]10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矿业权出让收益是国家基于自然资源所有权,依法向矿业权人收取的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矿业权出让收益包括探矿权出让收益和采矿权出让收益。


  第三条 在山西省行政区域内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矿业权人,应依照本办法缴纳矿业权出让收益。


  第四条 矿业权出让收益为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照4﹕6的比例分成,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省级出让的,中央、省级、市级、县级按照40%、48%、6%、6%的比例分享,其中:涉及体制管理型省直管县的,中央、省级、县级按照40%、48%、12%的比例分享。


  市县级出让的,中央、市级、县级按照40%、18%、42%比例分享,其中:涉及体制管理型省直管县的,中央、市级、县级按照40%、12%、48%的比例分享。


  第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税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矿业权出让收益的征收管理,监缴由财政部山西监管局负责。


  第六条 矿业权出让收益原则上按照矿业权属地征收。矿业权范围跨市、县级行政区域的,具体征收机关由省税务局会同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确定,收益计征原则上按照矿区面积占比分配;跨省级行政区域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出让收益征收方式


  第七条 矿业权出让方式包括竞争出让和协议出让。


  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方式包括按矿业权出让收益率形式征收或按出让金额形式征收。


  第八条 按矿业权出让收益率形式征收矿业权出让收益的具体规定:


  (一)适用范围。按矿业权出让收益率形式征收矿业权出让收益的矿种,具体范围由本办法所附《按矿业权出让收益率形式征收矿业权出让收益的矿种目录(试行)》(以下简称《矿种目录》)确定。《矿种目录》的调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征收方式。按竞争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的,在出让时征收竞争确定的成交价;在矿山开采时,按合同约定的矿业权出让收益率逐年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矿业权出让收益率依据矿业权出让时《矿种目录》规定的标准确定。


  按协议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的,成交价按起始价确定,在出让时征收;在矿山开采时,按矿产品销售时的矿业权出让收益率逐年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


  矿业权出让收益=探矿权(采矿权)成交价+逐年征收的采矿权出让收益。其中,逐年征收的采矿权出让收益=年度矿产品销售收入×矿业权出让收益率。


  第九条 矿产品销售收入,按照矿业权人销售矿产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收入确定,不包括增值税税款。矿产品销售收入的具体规定,由省自然资源厅商省财政厅、省税务局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矿产资源实际情况另行明确。


  第十条 起始价主要依据矿业权面积,综合考虑成矿条件、勘查程度、矿业权市场变化等因素确定。起始价征收标准由省自然资源厅商省财政厅参照国家的指导意见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矿业权出让收益率征收标准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矿产品价格变化等因素确定,具体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按出让金额形式征收矿业权出让收益的具体规定:


  (一)适用范围。除本办法《矿种目录》所列矿种外,其余矿种按出让金额形式征收矿业权出让收益。


  (二)征收方式。按竞争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的,矿业权出让收益按竞争结果确定。按协议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的,矿业权出让收益按照评估值、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测算值就高确定。


  (三)探矿权转为采矿权的,继续缴纳原探矿权出让收益,并在采矿权出让合同中约定剩余探矿权出让收益的缴纳时间和期限,不再另行缴纳采矿权出让收益。探矿权未转为采矿权的,剩余探矿权出让收益不再缴纳。


  第十二条 按出让金额形式征收的矿业权出让收益,首次征收比例为20%,矿业权人自愿一次性缴清的除外。剩余部分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按年度分期缴清。其中,矿山生产规模为中型及以上的,均摊征收年限不少于采矿许可证有效期的一半。


  第十三条 调整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参数,评估期限要与采矿权登记发证年限、矿山开发利用实际有效衔接且最长不超过三十年。采矿权人拟动用评估范围外的资源储量时,应按规定进行处置。


  第十四条 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既要注重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又要体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省自然资源厅结合我省出让实际选择矿种制定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并将结果报自然资源部备案。预计征收的矿业权出让收益不得低于就高确定的评估值和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测算值。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应结合矿业市场发展形势适时调整,原则上每三年更新一次。


  第十五条 已设且进行过有偿处置的采矿权,涉及动用采矿权范围内未有偿处置的资源储量时,比照协议出让方式,按以下原则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


  (一)《矿种目录》所列矿种,按矿产品销售时的矿业权出让收益率逐年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采矿权人应在动用新增资源开始销售时向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按收益率缴纳矿业权出让收益的申请,报告已处置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并按本办法规定缴纳矿业权出让收益。未报先采造成欠缴的,除加征滞纳金外,按本办法规定的矿业权出让收益率征收标准及超采期间超采数量的销售收入计算应缴矿业权出让收益,并一次性补缴完毕。情况特殊无法按收益率形式计算的,按出让金额形式一次性征收新增资源矿业权出让收益。


  (二)《矿种目录》外的矿种,按出让金额形式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


  (三)未在销售收入中体现的共伴生资源,比照协议出让方式按照出让金额形式征收矿业权出让收益。


  (四)2023年4月30日前已设采矿权矿区的上下部资源储量,比照协议出让方式按出让金额形式征收矿业权出让收益。


  第十六条 探矿权变更勘查主矿种时,原登记矿种均不存在的,原合同约定的矿业权出让收益不需继续缴纳,按采矿权新立时确定的矿种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其他情形,应按合同约定继续缴纳矿业权出让收益,涉及增加的矿种,在采矿权新立时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


  采矿权变更开采主矿种时,应按合同约定继续缴纳矿业权出让收益,并对新增矿种直接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


  其中,变更后的矿种在《矿种目录》中的,比照第八条中规定的协议出让方式,按矿产品销售时的矿业权出让收益率逐年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变更后的矿种在《矿种目录》外的,比照第十一条中规定的协议出让方式,按出让金额形式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


  第十七条 对于非固体矿种,按照以下方式具体征收矿业权出让收益:


  (一)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和煤层气若有相互增列矿种的情形,销售收入合并计算并按主矿种的矿业权出让收益率征收。


  (二)地热、矿泉水等矿种,无法具体区分矿产资源所形成销售收入的,依据实际采出量和核算价格确定。核算价格由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省税务局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后公布执行。


  第十八条 矿业权转让时,未缴纳的矿业权出让收益及涉及的相关费用,缴纳义务由受让人承担。


  第十九条 对发现油气资源并开始开采、产生收入的油气探矿权人,应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逐年征收矿业权出让收益。


  第二十条 对国家鼓励实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可结合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减缴矿业权出让收益。


  第二十一条 采矿权人开采完毕注销采矿许可证前,应当缴清采矿权出让收益。因国家政策调整、重大自然灾害等原因注销采矿许可证的,按出让金额形式征收的矿业权出让收益根据采矿权实际动用的资源储量进行核定,实行多退少补。


  第二十二条 对于法律法规或国务院规定明确要求支持的承担特殊职能的非营利性矿山企业,缴纳矿业权出让收益确有困难的,经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批准,可在一定期限内缓缴应缴矿业权出让收益。


  第三章 缴款及退库


  第二十三条 省级税务部门、自然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建立矿业权出让收益征缴互联互通平台和退库协调机制,实现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自然资源部门、税务部门、人民银行部门实时信息共享。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与矿业权人签订合同后,以及发生合同、权证内容变更等影响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的情形时,利用平台及时向税务部门推送合同等费源信息。税务部门征收矿业权出让收益后,利用平台及时向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回传征收信息。费源信息、征收信息推送内容和要求,按照《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税务总局 人民银行关于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21]19号)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按出让金额形式征收的矿业权出让收益,税务部门依据自然资源部门推送的合同等费源信息开具缴款通知书,通知矿业权人及时缴款。矿业权人在收到缴款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按缴款通知及时缴纳矿业权出让收益。分期缴纳矿业权出让收益的矿业权人,首期出让收益按缴款通知书缴纳,剩余部分按矿业权合同约定的时间缴纳。


  按矿业权出让收益率形式征收的矿业权出让收益,成交价部分以合同约定及时通知矿业权人缴款,矿业权人在收到缴款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按缴款通知及时缴纳矿业权出让收益(成交价部分)。按矿业权出让收益率逐年缴纳的部分,由矿业权人向税务部门据实申报缴纳上一年度采矿权出让收益,缴款时间最迟不晚于次年2月底。


  第二十五条 矿业权出让收益缴入“矿业权出让收益”(103071404目)科目。


  第二十六条 已上缴中央和地方财政的矿业权出让收益、矿业权价款,因误缴、误收、政策性关闭、重大自然灾害以及非矿业权人自身原因需要办理退库的,从“矿业权出让收益”(103071404目)科目下,按入库时中央与地方分成比例进行退库。


  因缴费人误缴、税务部门误收需要退库的,由缴费人向税务部门申请办理,税务部门经严格审核并商有关财政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复核同意后,按规定办理退付手续;其他情形需要退库的,由缴费人向财政部门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有关财政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按照预算管理级次和权限逐级报批。涉及中央分成部分退库的,应由省级财政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向财政部山西监管局提出申请。


  中央分成的矿业权出让收益、矿业权价款退还工作由财政部山西监管局负责,并按照《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的通知》(财综[2023]10号)有关规定执行。地方分成部分退还工作由省、市、县财政部门会同同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具体办理。


  第二十七条 各级财政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税务部门要按照《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税务总局 人民银行关于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21]19号)和《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省级财税部门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方案(非税收入)〉的通知》(财库[2021]11号)等规定及时共享缴款信息。


  第四章 新旧政策衔接


  第二十八条 2023年5月1日前已签订的合同或分期缴款批复不再调整,矿业权人继续缴纳剩余部分,有关资金缴入矿业权出让收益科目,并统一按规定分成比例分成。2023年4月30日前以行政审批、协议出让等方式出让的,地方留成部分按省级、市级、县级8﹕1﹕1比例分享,涉及体制管理型省直管县的,省级、县级按照8﹕2的比例分享;以其他方式出让,地方留成部分按省级、市级、县级3﹕2﹕5比例分享,涉及体制管理型省直管县的,省级、县级按照3﹕7的比例分享。2023年5月1日以后的按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执行。


  《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17〕35号)印发前分期缴纳矿业权价款需承担资金占用费的,应当继续按规定缴纳。资金占用费利率可参考人民银行发布的上一期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计算。资金占用费缴入矿业权出让收益科目,并统一按规定分成比例分成。


  第二十九条 以申请在先方式取得,未进行有偿处置且不涉及国家出资探明矿产地的探矿权、采矿权,比照协议出让方式,按照以下原则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


  (一)《矿种目录》所列矿种,探矿权尚未转为采矿权的,应在转为采矿权后,按矿产品销售时的矿业权出让收益率逐年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


  (二)《矿种目录》所列矿种,已转为采矿权的,按矿产品销售时的矿业权出让收益率逐年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


  自2017年7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未缴纳的矿业权出让收益,按本办法规定的矿业权出让收益率征收标准及未缴纳期间的销售收入计算应缴矿业权出让收益,可一次性或平均分六年征收。相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清理确认矿业权人欠缴矿业权出让收益情况,一次性推送同级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相关税务部门据此及时通知矿业权人缴纳欠缴款项直至全部缴清,并及时向相关财政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反馈收缴信息。


  自2023年5月1日后应缴的矿业权出让收益,按矿产品销售时的矿业权出让收益率逐年征收。


  (三)《矿种目录》所列矿种外,探矿权尚未转为采矿权的,应在采矿权新立时,按出让金额形式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


  (四)《矿种目录》所列矿种外,已转为采矿权的,以2017年7月1日为剩余资源储量估算基准日,按出让金额形式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


  第三十条 对于无偿占有属于国家出资探明矿产地的探矿权和无偿取得的采矿权,自2006年9月30日以来欠缴的矿业权出让收益(价款),比照协议出让方式,按以下原则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


  (一)《矿种目录》所列矿种,探矿权尚未转为采矿权的,在转采时按矿产品销售时的出让收益率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


  (二)《矿种目录》所列矿种,已转为采矿权的,通过评估后,按出让金额形式征收自2006年9月30日至2023年5月1日已动用资源储量的采矿权出让收益,并可参照第十二条的规定在采矿许可证剩余有效期内进行分期缴纳;之后的剩余资源储量,按矿产品销售时的出让收益率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


  (三)《矿种目录》所列矿种外,探矿权尚未转为采矿权的,应在采矿权新立时,按出让金额形式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


  (四)《矿种目录》所列矿种外,已转为采矿权的,以2006年9月30日为剩余资源储量估算基准日,按出让金额形式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


  第三十一条 经财政部门和原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已将探矿权、采矿权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国家基金),或以折股形式缴纳的,不再补缴探矿权、采矿权出让收益。


  第五章 监管


  第三十二条 各级财政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应当切实加强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监督管理,按照职能分工,将相关信息纳入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系统,适时检查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情况。对于弄虚作假、恶意拖欠矿业权出让收益的矿业权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 矿业权人未按时足额缴纳矿业权出让收益的,从滞纳之日起每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加收的滞纳金不超过欠缴金额本金。矿业权出让收益滞纳金缴入矿业权出让收益科目,并统一按规定分成比例分成。


  第三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第三十五条 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未如实提供相关信息,造成矿业权人少缴矿业权出让收益的,由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将其行为记入企业不良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24年3月10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2023年5月1日至本办法施行之日按财综[2023]10号有关规定执行。


  《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关于印发<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晋财综[2018]25号)、《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转发<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明确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晋财综[2019]33号)同时废止。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4-2-2
文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 浙江省财政厅公告2024年第1号 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税有关事项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放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税审批权限有关事项的公告》(2014年第1号)等规定,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我省(不含宁波)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税(以下简称困难减免税)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纳税确有困难的,可申请困难减免税:


  (一)因风、火、水、地震等造成的严重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遭受重大损失的。


  上述情形可申请减免受损当年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税额合计不超过直接损失额扣除保险赔款、责任人赔偿、财政拨款等补偿后的净损失额。


  (二)从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事业单位,以及承担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及其他社会服务公共职能的纳税人,发生亏损的。


  (三)依法进入破产程序的。


  上述情形可申请免征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当月至破产程序终结当月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四)因城市规划、建设等原因导致房产、土地不能正常使用的。


  上述情形可申请免征不能正常使用房产、土地,自不能正常使用当月至恢复使用当月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五)从事国家鼓励和扶持产业且符合产业发展和集约节约用地导向,以及符合浙江省人民政府相关文件规定情形,且发生严重亏损的。


  上述“严重亏损”,是指纳税人亏损额不低于50万元,且不低于纳税人对应年度营业收入或资产总额的10%。省政府文件对减免条件、减免幅度等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六)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可申请困难减免税的情形。


  上述第(二)、(五)项情形中的“亏损”是指纳税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相关文件规定,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调整后的所得(不包括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为负。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以纳税人财务报表数据为准。具体计算采用税款所属期上一年度数据;新办的纳税人,采用税款所属期当年数据。


  二、纳税人发生下列情形之一,不得享受困难减免税:


  (一)从事国家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的。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纳税人申请困难减免税需提交以下资料:


  (一)《纳税人减免税申请核准表》。


  (二)减免税申请报告。


  (三)不动产权属资料或其他证明纳税人使用房产、土地的文件原件及复印件(原件查验后退回)。


  (四)与减免理由相关的资料:


  1.符合本公告第一条第一项情形的,应提供遭受重大损失的相关证据,如中介机构出具的受灾损失报告,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出具的受灾损失说明,或保险公司理赔凭证资料等。


  2.符合本公告第一条第二、五项情形的,应提供亏损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表,并在减免税申请报告中写明符合条件的说明。


  3.符合本公告第一条第二项情形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事业单位应提供企业所得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证明发文字号;承担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公共职能的纳税人应提供从事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的证明;承担其他社会服务公共职能的,应提供县以上政府相关部门出具的证明。


  4.符合本公告第一条第三项情形的,应提供人民法院出具的破产裁定文书。


  5.符合本公告第一条第四项情形的,应提供县以上政府相关部门出具的因城市规划、建设等原因造成房产、土地不能正常使用的证明。


  6.符合本公告第一条第五项情形的,应提供发生亏损年度的年度财务报表。


  四、其他事项


  困难减免税按年管理,由具有核准权的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公告第一条第二、五项政策的具体减免范围、幅度(额度)、年限由各市、县(市、区)税务局根据当地实际确定。纳税人符合公告规定情形的,一般应按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提出减免申请。纳税人对减免税报送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承担责任。申请享受减免税后情形发生变化的,纳税人应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


  本公告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税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2014年第18号)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


浙江省财政厅


2024年2月2日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税有关事项的公告》的政策解读


  一、《公告》的出台背景


  为进一步规范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税(以下简称困难减免税)管理,更好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放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税审批权限有关事项的公告》(2014年第1号)等规定,经省政府同意,制订本公告。


  二、《公告》的主要内容


  (一)申请享受困难减免税的情形


  《公告》第一条明确了六类可申请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税的情形,包括:1.因风、火、水、地震等造成的严重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遭受重大损失的;2.从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事业单位,以及承担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及其他社会服务公共职能的纳税人,发生亏损的;3.依法进入破产程序的;4.因城市规划、建设等原因导致房产、土地不能正常使用的;5.从事国家鼓励和扶持产业且符合产业发展和集约节约用地导向,以及符合浙江省人民政府相关文件规定情形,且发生严重亏损的;6.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可申请享受困难减免税的情形。


  《公告》第一条第二项中,纳税人均需要发生亏损,对于承担公共职能的纳税人,其“亏损”额,可剔除因承担公共职能而获取的政府补贴金额。


  《公告》第一条第三项中,破产程序包括清算、重整、和解。


  《公告》第一条第五项中,除省政府文件对减免条件、减免幅度等另有规定的,纳税人均需要发生严重亏损。“严重亏损”指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亏损额不低于50万元,二是亏损额达到年度营业收入或资产总额的10%。“符合产业发展和集约节约用地导向”是指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各类相关评价工作中,未被列入不符合产业发展和集约节约用地导向的情形。


  《公告》第一条第二、五项中,不属于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以年度财务报表确认“亏损”情况。新办的纳税人,以税务部门作出审核决定前,最近一次所得税申报表或财务报表数据为准。


  (二)不得申请享受困难减免税的情形


  《公告》第二条明确了两类不得申请享受困难减免税,包括:1.从事国家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的;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公告》第二条第一项“国家限制类、淘汰类的产业”具体范围按照国家最新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相关规定执行。


  (三)申请享受减免税的办理资料


  《公告》第三条明确了纳税人申请困难减免税应当提供的资料,包括纳税人减免税申请核准表、困难减免税申请报告、不动产权属资料证明或其他证明纳税人使用房产、土地的材料复印件以及困难理由相关资料。


  《公告》第三条第二项困难减免税申请报告应列明纳税人基本情况、申请减免税的理由、依据、范围、期限、数量、金额等。


  《公告》第三条第三项纳税人已准确申报房、土两税税源明细信息的,直接在办税系统获取并经纳税人确认后,可不提供不动产权属类资料的原件、复印件。


  《公告》第三条第四项纳税人已准确申报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的,直接在办税系统获取并经纳税人确认后,可不再提供。


  (四)其他事项


  《公告》第四条明确了困难减免税的核准权限和纳税人申请办理困难减免税的期限,并明确了信息报告有关要求。其中,减免年限是指纳税人享受该项减免税政策的年数限制。


  三、《公告》的实施时间


  本公告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申请减免所属期为2024年1月1日及以后的税款按本公告执行。《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税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2014年第18号)同时废止。


  四、解读单位及解读人


  解读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


  解读人:童方磊;


  联系电话:0571-87668857。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4-2-5
文号: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 浙江省财政厅公告2024年第1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渝府办发[2024]16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2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


  第一条 为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属地监管责任,有效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23]3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各区县(自治县)政府和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管委会(以下统称区县政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年度考核。


  第三条 考核工作在市政府领导下,由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治欠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市治欠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力社保局)具体组织落实。考核工作从2023年到2027年,每年开展一次。


  第四条 考核工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突出重点,强化责任,注重实效。


  第五条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加强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落实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治理欠薪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欠薪工作成效、人民群众满意度等情况。


  第六条 市治欠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制定年度考核方案及细则,明确具体考核指标和分值,经市治欠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印发实施。


  第七条 考核工作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区县自查。各区县政府对照年度考核方案及细则,对考核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进展情况和成效进行自查,填报自查考核表,形成自查报告,报送市治欠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区县政府对自查报告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二)实地核查。市治欠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成员单位组成考核组,对区县政府考核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进展情况和成效进行实地核查,对各区县组织领导、源头治理、制度建设等考核指标进行评估。实地核查采取听取汇报、核验资料等方式进行。


  (三)第三方评估。市治欠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第三方机构,采取抽样调查、座谈访谈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区县制度落实、人民群众满意度等考核指标进行评估。


  (四)暗访抽查。市治欠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力量或委托媒体组建暗访组,采取“暗访+明查”方式,对各区县畅通维权渠道、作风建设等进行调查。


  (五)综合评议。市治欠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成员单位根据区县自查、实地核查、第三方评估、暗访抽查情况,结合行业主管、公安、信访、网信等部门掌握的情况,进行考核评议,形成考核报告,报市治欠领导小组审批。


  第八条 考核采取分级评分法,基准分为100分,考核结果分为A、B、C三个等级。


  (一)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考核等级为A级:


  1﹒领导重视、工作机制健全,各项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备、落实得力,工作成效明显;


  2﹒考核得分排在全市前15名。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核等级为C级:


  1﹒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欠薪问题突出,考核得分排在全市后3名的;


  2﹒发生2起及以上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50人以上群体性事件,或发生1起及以上因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50人以上群体性事件的;


  3﹒发生1起及以上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极端事件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4﹒在国家对我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考核中因存在重大扣分项,对我市考核结果造成重大影响的。


  (三)考核等级在A、C级以外的为B级。


  第九条 考核结果经市治欠领导小组审批,按程序报市政府同意后,由市治欠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区县政府通报,并抄送市委组织部,作为对各区县政府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的参考。对在考核中发现的需要问责的问题或线索,由市治欠领导小组办公室报经市治欠领导小组同意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移交有关党组织或纪检监察机关。


  第十条 对考核等级为A级的,由市治欠领导小组予以通报表扬;对考核等级为C级的,由市治欠领导小组对该区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进行约谈。市治欠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区县政府反馈考核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各区县政府及时组织整改,并向市治欠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整改情况。


  第十一条 对在考核工作中弄虚作假、瞒报谎报造成考核结果失实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二条 各区县政府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办法,加强对本区县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考核。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治欠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118号)同时废止。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4-2-5
文号:渝府办发[2024]16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1234567891011 1231
小程序 扫码进入小程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