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发[2009]116号 2007年至2008年全国税务系统优秀税收科研成果的通报
发文时间:2009-07-31
文号:国税发[2009]116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收藏
8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优秀税收科研成果评选和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1996]168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评选2007年至2008年全国税务系统优秀税收科研成果的通知》(国税办发[2008]111号),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5月至6月组织了2007年至2008年全国税务系统优秀税收科研成果的评选工作。现将评选结果通报如下:

  在这次评选工作中,各地税务机关和税务总局有关单位推荐参评的税收科研成果共计207项,经过全国税务系统优秀税收科研成果评选委员会评审,评选出获奖成果123项,其中,著作26部,一等奖3部,二等奖6部,三等奖17部;论文97篇,一等奖10篇,二等奖27篇,三等奖60篇。上述优秀税收科研成果充分展示了2007年至2008年期间全国税务系统税收科研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也反映了全国税务系统干部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为进一步推动全国税务系统税收科研工作,鼓励全国税务系统的税收科研人员不断提高税收科研水平,多出税收科研“精品”,为税收中心工作服务,为税制改革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对2007年至2008年全国税务系统优秀税收科研成果给予通报表彰。

  希望获奖单位、个人和各级税务机关及全体税收科研人员再接再厉,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税收科研工作,努力推出更多的优秀税收科研成果,为税收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

       1.2007年至2008年全国税务系统优秀税收科研成果目录(著作) 

     一等奖3项

  1.纳税评估 山东省国税局 胡金木等

  2.宏观税负税收弹性企业负担相关性实证研究 山东省济南市国税局 张德志

        3.中国税制改革三十年 总局税科所 刘佐

  二等奖6项

  1.公司并购税收问题研究 北京市国税局 邓远军

  2.河南经济发展与国税收入关系研究 河南省国税局 钱国玉等

  3.《企业所得税法》与《企业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总局所得税司 刘磊

  4.地方税理论与实践 总局税科所 靳东升、李雪若主编

  5.税收司法权初论 总局税科所 靳万军

  6.流转税理论与实践 总局税科所 靳万军、周华伟主编


  三等奖17项

  1.税务稽查疑难案例法理评析 北京市地税局 市地税局、市地方税务学会编

  2.税收与文明演进 安徽省地税局 许国云等

  3.转型与立序:公共财政与宪政转轨 福建省地税局 赖勤学

  4.税魂——中央苏区税收的伟大实践 江西省地税局 省地税局编

  5.优化税制结构研究 山东省国税局 岳树民、李建清

  6.我国纳税评估研究 山东省青岛市国税局 袁有杰

  7.湖北省重点行业税收负担分析 湖北省国税局 省国税局

  8.税源管理实践与创新 湖北省国税局 刘勇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详解(2008年版) 湖北省地税局 姜玉莲

  10.岁月启悟 湖南省国税局 张社安

  11.纳税服务 湖南省国税局 省国税局税科所

  12.中国流转税制研究 海南省国税局 苏筱华

  13.血铸税魂——延安十三年税收纪事 陕西省国税局 赵恒等

  14.税收溯源 陕西省国税局 王雪绒、朱松盈

  15.经济全球化下的税收竞争与协调 总局税科所 靳东升、龚辉文主编

  16.税收信息化管理与税收征管流程优化 总局税科所 朱广俊

  17.外商投资企业转让定价的税收问题研究 中国税务出版社 王静波


  2.2007年至2008年全国税务系统优秀税收科研成果目录(论文) 


  一等奖10项

  1.关于风力发电现状及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国税局 刘景溪

  2.湖北经济税源分析与地税收入可持续增长研究 湖北省地税局 许建国、罗涛、姜玉莲等

  3.广东产业转移转型及税收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广东省地税局 吴昇文等

  4.当代中国税收管理体制的变迁 广西自治区国税局 霍军

  5.“三江源”地区税收分析报告 青海省国税局 饶勇

  6.企业所得税收入归属机制研究 总局规划核算司 王道树

  7.关于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的初步思考 总局税科所 靳万军

  8.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避税与反避税 总局税科所 李雪若

  9.企业集团发展及税收政策刍议 总局税科所 付广军

  10.中国与东盟10国税收协调之探析 总局税科所 刘馨颖


  二等奖27项

  1.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税收政策研究 河北省国税局 吴双录、徐文忠

  2.促进煤炭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政策选择 山西省地税局 陈友福、王久瑾、王怀旭

  3.关于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国税局课题组

  4.论我国宏观税负的发展趋势 上海市国税局 刘新利

  5.冲突与协调:税收征纳争端解决机制的路径选择 江苏省国税局 周明、仝德成、宋亚军

  6.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对江苏经济发展和税收收入影响的调研报告 江苏省地税局课题组

  7.“两法合并”对国税收入及经济税源的影响分析 浙江省国税局课题组

  8.企业集团分机构税收问题研究 安徽省国税局课题组

  9.总部经济、汇总纳税对税源流动的影响 福建省地税局 杨纯华、王红梅

  10.税源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完善办法 江西省国税局 邬小婷

  1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产”发展 山东省地税局 于希信等

  12.中国中长期税制结构优化研究 河南省地税局课题组

  13.2007——2008深圳市财税经济发展报告 广东省深圳市国税局课题组

  14.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及税收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广东省地税局 钟文锋、向景、张俭美等

  15.纳税服务机制创新研究 广东省深圳市地税局课题组

  16.重庆市宏观税负偏低的根源——与京、津、沪的比较与分析 重庆市国税局 郑殿林、李治强、陈文梅

  17.社会保障税:中国的选择与思考 四川省地税局课题组

  18.我国部分工业行业税收超额负担状况分析 贵州省地税局课题组

  19.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研究 西藏自治区国税局 仁增旺久

  20.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探讨 陕西省国税局课题组

  21.法人所得税制必须妥善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总局税科所 靳万军、付广军

  22.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总局税科所 李本贵

  23.租金理论及其对资源税的影响 总局税科所 陈文东

  24.社会保障缴款征收机构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局税科所 陈琍

  25.中国社会保险相关所得税问题研究 总局税科所 龚辉文、刘佐

  26.我国转让定价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中国税务杂志社 陈双专

  27.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理论分歧与国际经验启示 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徐为人


  三等奖60项

  1.现行税制“绿化”的政策与收入分析 北京市国税局 饶立新

  2.关于我国转让定价税收管理问题的思考 北京市国税局 聂杰英

  3.税收执法风险的特点、预防及控制 北京市地税局 卜祥来、周上序、张清松

  4.关于两个减负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天津市国税局 孔庆焯、陈玲

  5.不动产投资基金税收问题研究 天津市国税局 王永生、张宝婷

  6.对我国社会保障筹资模式选择的思考 天津市地税局 于兵

  7.完善我国税务行政复议制度的思考 河北省国税局 李长江、刘红霞

  8.借鉴国际经验,构建我国绿色税制的思考 河北省地税局课题组

  9.完善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初步构想 山西省国税局 王德平

  10.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政策运行效应分析 山西省国税局 董其文、董其俊

  11.煤炭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税制研究 山西省地税局 宋德晋

  12.关于我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管理的调研报告 山西省地税局 卢晓中

  13.改革与完善我国资源税制问题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地税局 姜国君、王法成

  14.加强税务稽查工作的思考 辽宁省国税局 何力

  15.探索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新途径 辽宁省国税局 唐伟、王成波、王旭

  16.建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纳税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 辽宁省大连市国税局课题组

  17.对个人住房征收房地产税研究 辽宁省地税局 张玉文、张德昌、王晶

  18.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吉林省国税局课题组   

  19.信息化条件下经济税源分析与应收税源预测 吉林省国税局课题组

  20.促进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黑龙江省国税局 吕玉敏、肖国富等

  21.试论避税与反避税 黑龙江省地税局 綦伟东

  22.跨国企业职能变化对税源管理的挑战及应对 江苏省国税局 姜跃生

  23.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对江苏经济发展和税收收入影响的调研报告 江苏省地税局课题组           24.用足税收优惠政策,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浙江省国税局 钱宝荣

  25.促进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国际借鉴研究 浙江省宁波市国税局课题组

  26.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消费增长的税收政策研究 浙江省宁波市国税局 王海军等

  27.税收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政策研究 浙江省地税局课题组

  28.房地产调控中的税收作用机制及政策取向 浙江省地税局课题组

  29.加强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的调查与研究 安徽省国税局课题组

  30.闽台自由贸易区建设与税收协 调福建省厦门市国税局 张贻奏

  31.改善避税地税收管理的国际借鉴 福建省厦门市国税局 周俊琪

  32.加强税收协调,推进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 福建省厦门市地税局课题组

  33.我国航空运输营业税问题研究 福建省厦门市地税局 陈红伟、汤镇国

  34.加强和改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思考 江西省国税局 周广仁

  35.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的纳税服务体系探讨 江西省地税局 邓保生

  36.更新观念,完善机制,夯实基础,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构建税收征管新格局 山东省青岛市地税局 李悦诚

  37.我国个人所得税居民身份判定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山东省青岛市地税局 胡晓晖  

  38.管好企业所得税的两个基本条件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河南省国税局 席七万

  39.房地产税制现状、问题、改革与建议 河南省地税局课题组

  40.发挥地税职能作用,服务“两型社会”建设 湖南省地税局 吕兴胜

  41.东、西两翼与珠三角经济和税收发展的比较分析 广东省国税局 黎宁

  42.把有效服务和科学发展统一起来 广西自治区地税局 关礼

  43.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广西自治区地税局 汪星明、莫观华

  44.对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国税收入的基本分析 四川省国税局 张兵等

  45.税源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完善思路浅议 四川省地税局 夏显辉、李军、邬启春

  46.贵州省电力行业发展及税收征管情况的调查 贵州省国税局课题组

  47.纳税服务问题研究 贵州省国税局课题组

  48.在增长的迷雾中思索——以贵州省个人所得税为例 贵州省地税局课题组

  49.云南国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研究 云南省国税局 李鸿文、马晓颖

  50.从税收增长及宏观调控看房地产税制改革 云南省地税局 杜一峰

  51.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陕西省地税局 姜锋

  52.论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 陕西省地税局 杨卫红

  53.促进太阳能发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甘肃省国税局 刘金良、王应科

  54.完善保护青海高原区域生态环境税制探讨 青海省地税局课题组

  55.税收高质高效管理探析 宁夏自治区国税局 张捷、祁彦斌

  56.国民收入结构分析与对策建议 宁夏自治区国税局课题组

  57.影响哈密区域宏观税负高低的因素浅析 新疆自治区国税局课题组

  58.新疆实施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研究 新疆自治区地税局课题组

  59.充分发挥税收在促进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 沈彤

  60.从税收征管与税制角度看我国税收增速变动成因 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潘雷驰

推荐阅读

一分钱奶茶,税也按一分钱确认吗?

店家销售低价商品,与销售正价商品一样,均需确认应税收入,按规定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各税种具体规定虽有不同,但都不能只将消费者实际支付的金额确认为应税收入。

  前段时间的“补贴大战”,点燃了消费者“奶茶自由、咖啡自由”的热情,个别平台更是交出销售额破纪录的“成绩单”。笔者从安徽省广德市金鑫世贸广场商圈内某著名连锁奶茶品牌(以下称M店)了解到,7月5日—7月18日,该店订单量突破5000单,相当于淡季2个月的销售量。经初步统计,M店近14万元的销售额中,消费者实际支付金额不足6万元,其余金额均为消费券,由平台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商家补贴。

  笔者发现,近期,各平台还在陆续发放“满25减10”“满38减15”等大额满减券,这属于销售商品的价格折扣。根据增值税现行政策规定,对于商家让利部分,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金额”栏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一杯原价20元的奶茶,消费者凑单后,实际只花费几元即可“收入囊中”。那么,前段时间的一分钱奶茶、近期的几元奶茶,税也按一分钱、几元确认吗?

  答案是否定的。笔者提醒店家,低价商品计税不能只以消费者实际支付金额为标准。那么,店家应如何合规计税?需要注意哪些涉税细节?

  增值税方面

  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货物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平台按比例给予店家的补贴,应视为销售对价的一部分,计入增值税销售额。

  一般来说,M店等独立经营的小型奶茶店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合计月销售额未超过10万元(季度销售额未超过30万元)的,免征增值税。M店2025年第三季度合计销售额若未超过30万元,则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若超过30万元,则需按照1%征收率、简易计税办法全额计算缴纳增值税。假设M店(小规模纳税人)2025年第三季度含税销售额为40万元,则其需要缴纳增值税400000÷(1+1%)×1%=3960.4(元)。

  连锁餐饮企业等主体则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需要在一般计税办法下,按照“餐饮服务”项目、适用6%的增值税税率,计算销项税额;扣除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后,计算应纳税额。假设7月,某餐饮企业(一般纳税人)取得含税销售额为10万元,当期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000元,则该餐饮企业需要缴纳增值税100000÷(1+6%)×6%-1000=4660.38(元)。

  所得税方面

  一般来说,奶茶店、咖啡店等店家,多为个体工商户,其经营者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第八条明确,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取得的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的各项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其中,其他收入包括补贴收入。

  对于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店家来说,如何申报纳税呢?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税款。《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有关税费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2号)第一条明确,2023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假设N咖啡店(个体工商户)2025年度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为8万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1500)且无其他可享受的减免税事项,N咖啡店经营者应缴纳个人所得税(80000×10%-1500)×50%=3250(元)。

  实务中,有的店家登记类型为企业,就需要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收入总额的9种类型中包含其他收入,补贴收入便为其中之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第一条第(五)项进一步明确,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价格上给予的价格扣除属于商业折扣,商品销售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企业应按照上述规定确认收入,按月或按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并进行年度汇算清缴。

  笔者提醒,店家不能被外卖平台“大额满减”带来的“泼天富贵”冲昏了头脑,在兴奋之余,须遵循税法有关规定要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准确确认销售额或收入,依法纳税。


招用兼职,劳务费如何处理?

近期,笔者发现,常去消费的某知名奶茶连锁店(以下称K店)中,出现了几名操作略显生疏、有些陌生的店员。询问得知,“补贴大战”下订单暴增,店里不得不招用兼职。而且这不是个例,有的奶茶店、咖啡店甚至动员亲属临时帮忙。

  那么,店家在招用兼职过程中,相关劳务费如何进行涉税处理?具体需要取得哪些凭证,以便扣除后续成本?

  店家对于劳务费的处理,主要取决于其与兼职者是否存在雇佣关系。若店家与兼职者不存在雇佣关系,则兼职者从奶茶店获得的劳务费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处理,店家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若店家与兼职者存在雇佣关系,则兼职者从奶茶店获得的劳务费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处理,店家依法进行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

  根据现行有效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第十九条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也就是说,店家对于劳务费的处理,主要取决于其与兼职者是否存在雇佣关系。若店家与兼职者不存在雇佣关系,则兼职者从奶茶店获得的劳务费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处理,店家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若店家与兼职者存在雇佣关系,则兼职者从奶茶店获得的劳务费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处理,店家依法进行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

  情形一:与兼职者不存在雇佣关系,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处理

  在“补贴大战”下,店家招用的兼职者,多为临时招用,一般不与兼职者签订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兼职者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计税,店家依法进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时,应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税款。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按800元计算;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20%计算,适用20%—40%的预扣率,计算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十二条等规定,兼职者可以凭提供服务的书面证明(如签订的劳务合同等)、经办人身份证明,直接向销售地、劳务发生地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店家可以将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普通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以K店为例,受近期“补贴大战”影响,订单量暴增,临时招用3名社会兼职者。K店(位于市区)未与兼职者签订劳动合同,签订的为按小时支付费用、每小时20元的劳务合同。假设7月,社会兼职者李某共工作100个小时,取得劳务费2000元;社会兼职者王某共工作120小时,取得劳务费2400元;社会兼职者张某共工作80小时,取得劳务费1600元。可以看出,K店与社会兼职者李某、王某、张某之间不存在雇佣关系。三人取得的劳务费,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处理。同时,三人可到K店所在地税务机关或通过电子税务局“自然人代开发票”模块申请代开增值税普通发票。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9号)规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有关税费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2号)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扩大有关政府性基金免征范围的通知》(财税[2016]12号)规定,对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10万元(按季度纳税的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0万元)的纳税人缴费人,减半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以李某为例,李某需要在税务机关缴纳增值税2000÷(1+1%)×1%=19.8(元);因K店位于市区,适用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为7%,则李某需要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19.8×7%×50%=0.69(元);李某共需要缴纳增值税及其附加税费20.49元。王某和张某情形与李某相同,算法一致,分别需要缴纳增值税及其附加税费24.59元和16.39元。

  K店作为扣缴义务人,应为李某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2000-20.49-800)×20%=235.9(元)。王某和张某情形与李某相同,算法一致,K店应为王某和张某分别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315.08元和156.72元。K店可以凭李某、王某、张某代开的增值税普通发票,作为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

  情形二:与兼职者存在雇佣关系,按照工资、薪金所得处理

  实务中,还有一种不太常见的情况——店家与招用的兼职者签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企业依法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这种情况下,兼职者取得的收入,需要按照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第六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按月办理扣缴申报。

  例如,假设L餐饮企业与招聘的兼职者孙某签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明确每天工作不超过4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且企业为其缴纳工伤保险,工资按小时计酬,每小时20元,每月结算两次。假设孙某7月共工作80小时,月工资合计1600元。这种情况下,餐饮企业与孙某存在雇佣关系。孙某取得的1600元收入,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处理,L餐饮企业为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同时,L餐饮企业可以将工资表、考勤记录、“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等资料,作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