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缴纳环保税:从准确采集税源信息开始
发文时间:2023-04-21
作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收藏
895

合规缴纳环保税:从准确采集税源信息开始


  编者按 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到来之前,保护环境的话题日渐升温。作为企业,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通过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而少缴纳环保税。在具体的实操过程中,究竟需要缴纳多少环保税,又能享受多少环保税优惠,都需要依赖税源信息的采集——这是合规缴纳环保税的重要基础。

  甲公司是一家已申领排污许可证的企业。排污许可证显示,甲公司仅有一个大气排放口,排放甲苯、二甲苯,是环境保护税纳税人。甲公司财务人员进入电子税务局,点击“我要办税”—“税费申报及缴纳”—“合并纳税申报”—“环境保护税税源采集”—“税源信息维护”—“环保税基础信息采集”,即可进入税源信息采集页面。然后,甲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税源信息采集。

  第一步:表头信息采集

  基础信息采集,也就是常说的表头信息采集,主要填报纳税人的基本信息。这个部分,主要包括八个字段内容。

  第一字段是按次申报。纳税人应在“按次申报”栏次,选择下拉框,下有“是”和“否”两个选项,针对偶发性应税行为,可选择按次申报,即选择“是”,否则应选择“否”。需要注意的是,按次申报,无须填写税源基础信息,直接进行申报计算。

  第二字段~第四字段分别是海洋工程、城乡污水集中处理场所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根据纳税人是否存在海洋工程,是否从事城乡污水集中处理场所、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依次勾选“是”或“否”。需要注意的是,城乡污水集中处理场所、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的填报,将影响纳税人能否享受环境保护税法第十二条第三项规定的减免税优惠。

  第五字段是污染物类别。该字段下拉框设有“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噪声”“固体废物”四个选项。纳税人根据实际排放的污染物类别进行勾选,可以多选。本案例中,甲苯、二甲苯都是气体,因此甲公司需勾选“大气污染物”选项。

  第六字段是排污许可证编号。取得排污许可证的纳税人,应按照排污许可证上注明的证书编号进行填写。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纳税人,无须填写这一项。需要注意的是,拥有多张排污许可证的纳税人,应分别采集每张排污许可证编号。具体填写时,可选择“点击录入多条”按钮,在《排污许可证编号列表》中点击“+”按钮,按实际情况采集取得的排污许可证编号。本案例中,甲公司取得一张排污许可证,应准确采集相应的排污许可证编号。

  第七字段是生产经营所在区划。纳税人点击下拉框,选择到具体的县(旗、区)。

  第八字段是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纳税人点击下拉框,选择自己对应的县(旗、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纳税人按照自身情况进行填报后,其环境保护税基础信息即采集完毕,可以开始税源基础信息采集。

  第二步:税源基础信息采集

  税源基础信息能够真实反映纳税人排污口的相关信息,如名称、位置、排放污染物等,主要包括十二个部分。

  一是税源编号。该项由税务机关通过征管系统根据纳税人的排放口信息或者贮存、处置或综合利用固体废物情况赋予编号。纳税人首次申报或新增排放口(噪声源)、固体废物来源的无须填写。此栏次不需要纳税人填写,直接由征管系统带出。

  二是对应排污许可证编号。该项下拉框的数据,来源于基础信息采集中的“6.排污许可证编号”字段(即第六字段),若采集的税源排放口没有对应排污许可证,选择“无排污许可证排口”,采集的税源排放口有对应排污许可证,选择相应排污许可证。本案例中,甲公司已申领排污许可证且采集的税源排放口在排污许可证上,故应选择对应排污许可证。

  三是排放口编号。对于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如果是有组织排放,其编号规则一般由五位字母及数字组成,第1位为“D”,第2位为污染物类别字母(水为W,大气为A,噪声为N,固废为S),第3位~第5位使用001~999的流水号表示;大气无组织排放设施单元为MF加0001~9999四位流水号组成。具体可参考《排污单位编码规则》(HJ608-2017)。像甲公司这类有排污许可证的纳税人,按排污许可证副本上注明的“排放口编号”填写即可。

  四是排放口名称或噪声源名称。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纳税人,应结合排放口位置或工序、工段名称进行有效命名。甲公司这类有排污许可证的纳税人,按排污许可证副本上注明的“排放口名称”填写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纳税人拥有多张排污许可证,其填报的排放口应与“对应排污许可证编号”准确对应。

  五是生产经营所在街乡。与基础信息采集中填报的“生产经营所在区划”相比,这一栏次的内容更加详细,具体到所在街道、镇。

  六是排放口地理坐标。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可根据手机上“指南针”APP显示的经纬度填写。有排污许可证的,按照排污许可证副本上的“排放口地理坐标”进行填写。

  七是税源有效期起止。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税源有效期起”为实际排放污染物的当月1日;“税源有效期止”可填写“2099年12月31日”或根据自身实际生产经营期限填写。有排污许可证的,根据排污许可证副本上的“有效期限”,“税源有效期起”填写至月初,“税源有效期止”填写至月末,当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发生变化时,税源有效时间需及时更新。以甲公司为例,其排污许可证副本显示,有效期限“自2019年11月17日起至2024年11月16日止”,因此,在采集税源基础信息时,其“税源有效期起”填写“2019年11月1日”,“税源有效期止”填写“2024年11月30日”。如果该公司在取得排污许可证前已有排污行为,则税源有效期应从实际排放污染物的当月1日起。

  八是污染物类别。这一项应与基础信息采集中的“5.污染物类别”(即第五字段)保持一致,根据不同的污染物类别,选择相应的污染物名称。

  九是水污染物种类。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当污染物类别为水污染物时,纳税人需在污染物类别中选择“水污染物”后,进一步选择“水污染物种类”。“水污染物种类”项目的下拉框中,设有“第一类水污染物”,“第二类水污染物”,“pH值、色度、大肠菌群数、余氯量”,“禽畜养殖业、小型企业和第三产业”,“其他水污染物”五个选项供纳税人勾选,其中“其他水污染物”一般不选。

  十是污染物名称。对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纳税人应根据环境保护税法附表二的污染物名称进行选择;对于固体废物和噪声,则根据环境保护税法附表一进行选择。需要注意的是,每项污染物应当分别采集一条税源信息。本案例中,甲公司需采集甲苯、二甲苯两条税源信息。

  十一是征收子目。这个栏次只有当征收品目为“pH值、危险废物”,以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为“抽样测算”时,才是必填项,如果是其他情形,则无须进行采集。

  十二是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该下拉框下有“自动监测”“监测机构监测”“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抽样测算”五个选项,纳税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勾选。选择自动监测或监测机构监测的,需同步采集《大气、水污染物基础信息采集表》;选择“排污系数”的,需提前采集《产排污系数基础信息采集表》。

  至此,甲公司的环境保护税税源信息采集完毕。符合申报条件的当期税源,会在已采集税源列表显示。单击“采集”按钮后,即可进入申报及减免信息采集页面,点击“大气、水污染物计算”“固体废物计算”“噪声计算”“抽样测算计算”按钮,分别进入各自计算页面。

  如果后续纳税人税源基础信息发生变化,需及时进行更新。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操作以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电子税务局环境保护税税源采集为例,具体操作菜单,各地可能存在细微区别,必要时,纳税人可咨询主管税务机关。

我要补充
0

推荐阅读

连带个人债务人破产制度有望入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9月12日公布的企业破产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首次引入连带个人债务人破产制度。该制度旨在解决企业法人破产程序中自然人股东连带责任引发的个人债务困境,充分体现了对“诚实而不幸的人”的保护和救助,同时围绕可能存在的权利滥用设计了严谨的防范措施。

  连带个人债务人破产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亮点

  在适用对象方面,该制度仅适用于企业法人已经进入破产程序而因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出现破产原因的自然人股东,不包括因其他情形而陷入财务困境的自然人。该制度显然不是完整的个人破产制度,故学术界一般称之为连带个人债务人破产制度,它主要解决的是个人财产无限担保企业债务的现实痛点,为诚实而不幸的企业家提供债务纾困路径。

  在行为限制方面,法院应裁定限制连带个人债务人的高消费及非必需消费行为。确因生活或者工作需要的消费行为,需要经人民法院同意。连带个人债务人须接受最长5年的监督考察。在监督考察期内,连带个人债务人不得担任公众公司和金融机构的高管,但不禁止其通过经营小微企业获得收入用以清偿债务。

  在信息披露方面,连带个人债务人应在监督考察期内真实、准确、完整申报及披露本人及其家庭财产信息,并由管理人通报全体债权人。连带个人债务人除保留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之外,其他收入应全部用于清偿债务。

  在债务免责方面,连带个人债务人破产制度设计了附条件免责规则,符合条件的连带个人债务人可以在监督考察期满向法院申请债务清理完毕。但如果存在违反行为限制规定、隐匿转移财产等“假破产、真逃债”的恶意行为,法院应撤销债务清理完毕的裁定,对于未清偿部分的债务继续清偿。

  连带个人债务人破产制度的重大意义与技术难题

  连带个人债务人破产制度填补了立法空白,完善了经营主体退出机制。在法律层面为承担企业连带责任的自然人提供合法债务清理渠道,弥补了现行制度只解决企业债务、不解决个人连带责任的缺陷。

  通过免责机制为因企业经营失败陷入困境的企业家提供“东山再起”的机会,有助于打消创业者“一旦失败、万劫不复”的顾虑。

  平衡债权人与债务人利益,维护公平清偿。通过行为限制、信息披露、监督考察等制度,确保债务清理过程透明公正,防止恶意逃废债,保障债权人获得最大程度清偿。

  连带个人债务人破产制度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对社会公众观念的冲击。修订草案公布后,不少人质疑“老赖逃债合法化了”“债权人利益没人管了”,充分体现了社会大众对于该制度一时难以接受,需要立法机关和专家学者持续解疑释惑。

  除了观念上的挑战之外,连带个人债务人破产制度还面临执行上的技术难题。如果执行标准混乱,将进一步增加社会公众对该制度的不信任。例如,如何界定高消费和非必要消费?如何衡量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何核实债务人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配套制度的跟进。

  连带个人债务人破产制度需要考虑的税收问题

  纵观整部修订草案,连带个人债务人破产制度未提及税收问题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制度不涉及税收问题。个人破产制度涉税问题应在企业破产法配套制度中予以明确,或者在税法中予以安排。

  从域外个人破产制度来看,税款债权多不在免责或者完全免责范围。例如,根据日本破产法的规定,租税请求权属于非免责债权类型;根据美国破产法的规定,3年以下的所得税、1年以下的财产税不被免责。作为我国第一部个人破产试点的地方行政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也规定了债务人所欠税款不得免除,除非债权人自愿放弃或者法律另有规定。

  笔者认为,如果未来的配套制度要明确连带个人债务人破产制度的涉税问题,规则也不会非常复杂,原因主要在于:自然人股东的个人所得税主要适用扣缴制度,对于未履行扣缴义务的情况,应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并可以给予扣缴义务人行政处罚。因连带个人债务人破产制度依附于企业法人破产程序,罚款在破产程序中属于劣后债权,基本不予清偿,故只需要明确应向个人追缴的税款是否适用免责即可。

  总之,修订草案构建的连带个人债务人破产制度,标志着我国在个人破产立法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在具体落实方面仍然“道阻且长”,需要配套规则的细化和司法智慧的平衡。该修订草案若能顺利通过,不仅将极大提升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也为未来建立全面的个人破产制度积累经验,有利于推动我国市场退出机制和市场经济法治走向成熟与完善。

聊聊“小店”税事

路边的杂货铺、楼下的蔬果店、街角的洗衣房、“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小餐馆……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众多“小店”,它们的经营者是“自然人”,一个老板,或是一个老板+几个雇员,支撑着人间烟火气,填充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着极大便利。

  根据民法典,自然人从事工商业经营,经依法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它们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税收有着密切联系。今年9月是第四届“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多个政府部门携手为个体工商户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力争“聚力赋能、个个精彩”。

  小店,对百姓生活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

  个体工商户是我国数量最多的经营主体。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实有登记注册经营主体数量1.89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数量超1.25亿户。这些个体工商户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神经末梢”。我们在网上“淘宝”、在直播间网购,都少不了与个体工商户打交道。它们为居民提供日常所需、吸纳就业、推动消费,是经济循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个体工商户从开店筹备到日常经营,再到扩大发展,每一个环节都有税收的“参与”。一家个体工商户想要开始正式经营,不仅要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取得营业执照,还需在税务局进行税务信息确认,并按照税法规定按期申报纳税。

  小店日常经营,少不了“税”字

  税收征管法、个人所得税法,以及2026年1月1日即将施行的增值税法等税法体系,为个体工商户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提供了法律依据。

  按照我国税法规定,个体工商户需核定增值税及附加税费,以及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等税种。如果经营特殊行业,如销售金银首饰、铂金首饰和钻石及钻石饰品等需在零售环节缴纳消费税的产品,则需核定消费税税种;如经营台球厅等提供娱乐服务的行业,则需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如果个体经营者将个人所有的房产用于营业,还应核定房产税税种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种。

  在个体工商户的日常经营中,无论是现金收款还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平台收款,属于经营收入的都应按照规定进行纳税申报。自2024年12月1日全国推广应用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后,个体工商户可以在电子税务局自行开具数电票。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不仅是履行纳税义务的必要,也是保障自身合法经营的体现。按期申报既是合法经营的基础,也让经营者可以更加合理、及时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个体工商户一般为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无需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经营者在采购原材料、租赁经营场所时产生的支出,如取得合法有效的凭证,可以作为计算个人所得税时的成本进行抵扣。

  以小区楼下比较常见的“夫妻店”早点摊为例,老板每月卖出的早点收入就是总收入。而买菜、租店面、买餐巾和一次性餐具的钱,以及水电费等合理开销,都是他的成本。用收入减去成本,剩下的利润部分按照相应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政策支持助力“小店”变“老店”

  个体工商户之所以是最适合“小本经营”的经营类型,不仅因为其投入少、注册成立方便,还因为国家针对个体经营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政府部门不断优化相关服务举措,帮助个体工商户“成长壮大”。

  大部分个体工商户作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享受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免征增值税,以及增值税3%征收率减按1%征收率征收的优惠政策。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户还享受减半征收“六税两费”的优惠政策,包括资源税(不含水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这些优惠政策对于刚起步的小店铺来说,能够大大减轻其负担。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9万亿元。在各类经济主体中,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降费7.2万亿元,占比达到72.9%。

  随着个体工商户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经营者如果想要扩大规模,转为企业经营,也可以办理“个转企”业务。今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税务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高效办成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一件事”加大培育帮扶力度的指导意见》,优化“个转企”办理流程。“个转企”业务不仅办理流程更加便捷,还可以保留成立时间和字号。如果个体工商户持有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行政许可证件仍在有效期内,并且经营场所、许可范围等实质审批条件未发生变化的,可以换发新证后延续使用。变更经营类型后品牌积累的商誉不会中断,有利于个体工商户从“小店”成长为“大店”“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