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国税发[1994]267号 金银首饰消费税征收管理办法

失效提示:

1、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国税发[2006]62号文件规定,本文第二条、第五条、第七条、第八条自2006年4月30日起失效。

2、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取消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人认定行政审批后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4]826号,本文第五条自2004年6月25日起失效。  

3、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停止执行〈金银首饰购货(加工)管理证明单〉使用规定的批复 国税函[2005]193号,本文第七条自2005年3月4日起停止执行。

4.依据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4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改部分税务部门规章的决定,本法规第四条第二款中“国家税务局”修改为“税务局”,并改为第三条。

现将《金银首饰消费税征收管理办法》发给你们,自1995年1月1日起执行。


金银首饰消费税征收管理办法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环节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94)财税字第95号]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金银首饰的范围     

《通知》第一条所称“金银首饰的范围”不包括镀金(银)、包金(银)首饰,以及镀金(银)、包金(银)的镶嵌首饰。   

二、零售业务的范围   《通知》第三条所称“金银首饰的零售业务”是指将金银首饰销售给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银首饰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单位(以下简称经营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的业务(另有规定者除外)。   下列行为视同零售业务:   

(一)为经营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加工金银首饰。加工包括带料加工、翻新改制、以旧换新等业务,不包括修理、清洗业务。   

(二)经营单位将金银首饰用于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   

(三)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经营金银首饰批发业务的单位将金银首饰销售给经营单位。     

三、应税与非应税的划分     

(一)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经营金银首饰批发业务的单位将金银首饰销售给同时持有《经营金银制品业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影印件及《金银首饰购货(加工)管理证明单》(以下简称《证明单》,样式及填写说明附后)的经营单位,不征收消费税,但其必须保留购货方的上述证件,否则一律视同零售征收消费税。     

(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从事金银首饰加工业务的单位为同时持有《许可证》影印件及《证明单》的经营单位加工金银首饰,不征收消费税,但其必须保留委托方的上述证件,否则一律视同零售征收消费税。     

(三)经营单位兼营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业务的,应分别核算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或者划分不清的,一律视同零售征收消费税。     

四、纳税地点     纳税人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分支机构应纳税款应在所在地缴纳。但经国家税务总局及省级国家税务局批准,纳税人分支机构应纳消费税税款也可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主管国家税务局缴纳。     固定业户到外县(市)临时销售金银首饰,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国家税务局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回其机构所在地向主管国家税务局申报纳税。未持有其机构所在地主管国家税务局核发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的,销售地主管国家税务局一律按规定征收消费税。其在销售地发生的销售额,回机构所在地后仍应按规定申报纳税,在销售地缴纳的消费税款不得从应纳税额中扣减。   

五、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人的认定   

(一)申请办理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人认定(以下简称消费税认定)的经营单位,应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中国人民银行准予其经营金银制品业务的批件及有关证件、资料,向核算地县以上国家税务局申请办理税务登记,并同时申请办理消费税认定登记。   

原有的经营单位,应自接到中国人民银行重新审核《许可证》准予继续经营的通知之日起30日内,到核算地县以上国家税务局申请办理消费税认定登记。   经营单位办理消费税认定时,应如实填写《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人认定登记表》(表样附后),并提供下列有关证件、资料:   1.申请办理消费税认定的书面报告;   2.中国人民银行准予从事金银首饰经营业务的批件或《许可证》;   3.《营业执照》;   4.《税务登记证》;   5.开户银行账号;   6.金银首饰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科目设置说明;   7.会计人员、办税人员会计资格证明;   8.经营金银首饰购销存台账式样;   9.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税务机关审核后发给消费税认定登记证件(样式附后)。   

(二)消费税认定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或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之前,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或者注销消费税认定登记证件。   

(三)对办理消费税认定登记后,转入正常经营的经营单位,不能如实提供第一款所列资料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可责令其限期改正,在规定的期限内仍不能改正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应取消其消费税认定登记证件。     

六、申报资料     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时,除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外,还应报送下列资料:     

(一)《金银饰品购销存月报表》(另行下发);     

(二)从事批发、加工业务的经营单位应报送《证明单》。   

七、《证明单》的使用管理   《证明单》是划分金银首饰批发、零售业务的主要凭证。   

(一)《证明单》的使用。   

1.《证明单》的基本联次。《证明单》共四联,第一联由售货单位留存,并附在售货发票存根联之后;第二联由售货单位进行纳税申报时报送其主管国家税务局;第三联由购货单位留存;第四联由购货方购货后交回其主管国家税务局,注销领取记录。   

2.《证明单》由购货单位在购货前向其主管国家税务局申请领用。   

3.购货单位携《证明单》购货。   

4.《证明单》中的“购进(加工)金银首饰情况”由售货(加工)单位填写,其金额应与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一致。售货(加工)单位填写、盖章后,第三联、第四联交购货单位带回。   

(二)《证明单》的管理。   

1.《证明单》的样式,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制定。   

2.《证明单》由省级国家税务局印制和管理,省级国家税务局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3.《证明单》由县以上国家税务局(分局)盖章有效。   

八、违章处理   

(一)纳税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申请办理消费税认定登记的,依《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二)纳税人转借、涂改、损毁、丢失、买卖、伪造消费税认定登记证件、《证明单》的,依《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九、其他征管事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附件:

1.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人认定登记表    

2.省(市)金银首饰购货(加工)管理证明单     

3.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人认定登记证


国家税务总局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12-26
文号:国税发[1994]267号
时效性:条款失效

法规财税字[1994]95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环节有关问题的通知

失效提示:依据财税[2009]18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消费税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本法规第一条第二款自2009年1月1日起废止。

    经国务院批准,金银首饰消费税由生产销售环节征收改为零售环节征收。现将有关规定通知如下:

    一、改为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金银首饰范围

    这次改为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金银首饰范围仅限于:金,银和金基,银基合金首饰,以及金,银和金基,银基合金的镶嵌首饰(以下简称金银首饰)。

    不属于上述范围的应征消费税的首饰(以下简称非金银首饰),仍在生产销售环节征收消费税。

    对既销售金银首饰,又销售非金银首饰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将两类商品划分清楚,分别核算销售额。凡划分不清楚或不能分别核算的,在生产环节销售的,一律从高适用税率征收消费税;在零售环节销售的,一律按金银首饰征收消费税。

    金银首饰与其他产品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的,应按销售额全额征收消费税。

    二、税率

    金银首饰消费税税率为5%.

    三、纳税义务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金银首饰零售业务的单位和个人,为金银首饰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按本通知的规定缴纳消费税。委托加工(另有规定者除外),委托代销金银首饰的,受托方也是纳税人。

    四、纳税环节纳税人销售(指零售,下同)的金银首饰(含以旧换新),于销售时纳税;用于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的金银首饰,于移送时纳税;带料加工,翻新改制的金银首饰,于受托方交货时纳税。

    五、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纳税人销售金银首饰,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讫销货款或取得索取销货凭据的当天;用于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的金银首饰,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移送的当天;带料加工,翻新改制的金银首饰,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受托方交货的当天。

    六、金银首饰消费税改变征税环节后,经营单位进口金银首饰的消费税,由进口环节征收改为在零售环节征收;出口金银首饰由出口退税改为出口不退消费税。

    个人携带,邮寄金银首饰进境,仍按海关现行规定征税。

    七、计税依据

    (一)纳税人销售金银首饰,其计税依据为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如果纳税人销售金银首饰的销售额中未扣除增值税税款,在计算消费税时,应按以下公式换算为不含增值税税款的销售额。

    金银首饰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二)金银首饰连同包装物销售的,无论包装是否单独计价,也无论会计上如何核算,均应并入金银首饰的销售额,计征消费税。

    (三)带料加工的金银首饰,应按受托方销售同类金银首饰的销售价格确定计税依据征收消费税。没有同类金银首饰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金银首饰消费税税率

    (四)纳税人采用以旧换新(含翻新改制)方式销售的金银首饰,应按实际收取的不含增值税的全部价款确定计税依据征收消费税。

    (五)生产,批发,零售单位用于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的金银首饰,应按纳税人销售同类金银首饰的销售价格确定计税依据征收消费税;没有同类金银首饰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购进原价X(1+利润率)(1-金银首饰消费税税率)

    纳税人为生产企业时,公式中的“购进原价”为生产成本。公式中的“利润率”一律定为6%.

    八、纳税人应向其核算地主管国家税务局申报纳税。

    九、金银首饰消费税改变纳税环节以后,用已税珠宝玉石生产的本通知范围内的镶嵌首饰,在计税时一律不得扣除买价或已纳的消费税税款。

    十、对改变征税环节后,商业零售企业销售以前年度库存的金银首饰,按调整后的税率照章征收消费税。

    十一、金银首饰消费税征收管理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制定。

    十二、本通知于1995年1月1日起执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12-24
文号:财税字[1994]95号
时效性:条款失效

法规国税发[1994]23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流转税、资源税法规中“主管税务机关、征收机关”名称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相关文件中,对“主管税务机关、征收机关”已作了解释,但是,由于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机构的分设,原名称所指已发生变化,现重新明确如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第二款中所称“主管税务机关、征收机关”,是指国家税务总局所属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国家税务局,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二条第四款中所称“国家税务总局直属分局”,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也包括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城市的国家税务局。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第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二十三、二十四条、《消费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第三、五条中的“主管税务机关”,是指国家税务总局所属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国家税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二十五条、《消费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第四条中“国家税务总局所属税务分局”,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也包括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城市的国家税务局。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第六条中所称“国家税务总局所属征收机关”,是指国家税务总局所属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国家税务局。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第十二条中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和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城市的地方税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第十二、十三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八、九、十条所说的“主管税务机关”或“税务机关”,是指县级以上(含县级)的地方税务局。

  特此通知,请遵照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12-24
文号:国税发[1994]232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税函发[1994]644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外合作开发房地产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

广东省国家税务局:     

近接广州市税务局税一[1994]327号《关于合作开发房地产征收营业税问题的请示》,反映该市部分国内企业将土地三通一平后以土地与外商合作建商品房,双方成立合作公司,领取营业执照,中方将土地使用权转移到合作公司,外方负责兴建商品房的一切资金并负责商品房在境外销售,双方采取分建筑面积、分销售收入、提取固定利润等分配形式。并对上述经营活动中涉及的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如何计征营业税问题,要求予以明确。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关于中外双方合作建房的征税问题     

中方将获得的土地与外方合作,办理土地使用权转移后,不论是按建成的商品房分配面积,还是按商品房销售后的收入进行分配,均不符合现行政策关于“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营业税”的规定,因此,应按“转让无形资产”税目征收营业税;其营业额为实际取得的全部收入,包括价外收费;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取得收入的当天。    

同时,对销售商品房也应征税。如果采取分房(包括分面积)各自销房的,则对中外双方各自销售商品房收入按“销售不动产”征营业税;如果采取统一销房再分配销售收入的,则就统一的销售商品房收入按“销售不动产”征营业税;如果采取对中方支付固定利润方式的,则对外方销售商品房的全部收入按“销售不动产”征营业税。    

二、关于中方取得的前期工程开发费征税问题     

外方提前支付给中方的前期工程的开发费用,视为中方以预收款方式取得的营业收入,按转让土地使用权,计算征收营业税。对该项已税的开发费用,在中外双方分配收入时如数从中方应得收入中扣除的,可直接冲减中方当期的营业收入。    

三、对中方定期获取的固定利润视为转让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计算征收营业税。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12-06
文号:国税函发[1994]644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1994]财会字第43号 财政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货物税收问题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

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货物税收问题的通知》[(94)财税字第58号](以下简称《通知》),现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货物税收问题的有关会计处理规定如下:     

一、关于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1.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直接出口并按规定免征增值税的货物,因购买国内原材料所负担的进项税额不予退税,应直接计入所购原材料的成本,借记“材料采购”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     

2.企业生产的货物既有出口又有内销的,应分别核算出口货物和内销货物的进项税额。属于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按本通知第1条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属于内销货物的进项税额,可以自销售货物的销项税额中抵扣,在购入原材料时,按应支付的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     

3.既有出口货物又有内销货物的企业,如不能分别核算或划分不清出口货物和内销货物的进项税额,应先将所有购入货物的进项税额全部计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中,即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月末,按《通知》规定的公式计算出口货物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借记“产品销售成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按规定不予免征增值税的货物,或将生产的货物销售给国内出口企业或委托国内出口企业代理出口,应视同内销进行会计处理。     

二、关于消费税的会计处理     1.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出口按规定免征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可不计算消费税。     2.外商投资企业将生产的应税消费品销售给国内出口企业或委托国内出口企业代理出口,应视同内销进行会计处理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11-01
文号:[1994]财会字第43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财税字[1994]60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几个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失效提示: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若干废止和失效的增值税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财税[2009]17号,本办法第一条、第四条、第五条自2009年2月26日起失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国家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财政局、国家税务局:

  根据国务院批示精神,经研究,现对几个增值税政策问题明确如下:

  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994年5月1日以后销售应税货物而支付的运输费用,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所规定的不并入销售额的代垫运费以外,可按(94)财税字第01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运输费用和废旧物资准予抵扣进项税额问题的通知》中有关规定,依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予以抵扣。

  纳税人购买或销售免税货物所发生的运输费用,不得计算进项税额抵扣。[条款失效]

  二、供残疾人专用的假肢、轮椅、矫型器(包括上肢矫型器、下肢矫型器、脊椎侧弯矫型器),免征增值税。

  三、对国家定点企业(名单见附件)生产和经销单位经销的专供少数民族饮用的边销茶,免征增值税。

  边销茶,是指以黑茶、红茶末、老青茶、绿茶经蒸制、加压、发酵、压制成不同形状,专门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紧压茶。

  四、对农业产品收购单位在收购价格之外按规定缴纳的农业特产税,准予并入农业产品的买价,计算进项税额扣除。[条款失效]

  五、铁路工附业单位,凡是向其所在铁路局内部其他单位提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1995年底前暂免征收增值税;向其所在铁路局以外销售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应照章征收增值税。

  上款所称铁路工附业,是指直接为铁路运输生产服务的工业性和非工业性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工业性生产和加工修理修配、材料供应、生活供应等。[条款失效]

  六、农用水泵、农用柴油机按农机产品依1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

  农用水泵是指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的水泵,包括农村水井用泵、农田作业面潜水泵、农用轻便离心泵、与喷灌机配套的喷灌自吸泵。其他水泵不属于农机产品征税范围。

  农用柴油机是指主要配套于农田拖拉机、田间作业机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以及排灌机械,以柴油为燃料,油缸数在3缸以下(含3缸)的往复式内燃动力机械。4缸以上(含4缸)柴油机不属于农机产品征税范围。

  七、本通知除第一条外,从1994年1月1日起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八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10-18
文号:财税字[1994]60号
时效性:条款失效

法规国税发[1994]21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央、地方税务机构分设后有关税务行政复议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央、地方税务机构分设后有关税务行政复议问题的通知

失效提示: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34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全文失效废止和部分条款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本法规自2016年5月27日起全文废止。

最近,不少省、市税务机关来电来函,要求总局对中央、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设后的税务行政复议问题予以明确。经研究,现通知如下:

一、国家税务总局于1993年11月6日下发的《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继续有效。各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均应严格依照执行。

二、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建立后,县级以上(含县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均应设立复议机构——税务行政复议委员会及其复议办公室。

三、对国家、地方税务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分别由其上一级国家、地方税务局管辖;对国家和地方税务局联合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其各自的上一级国家和地方税务局共同管辖。

四、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直属征收局、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国家税务总局管辖。

五、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构被撤销合并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税务机关是被申请人。

六、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在复议中发现属于对方管辖的问题,应当及时移送。

七、在税务行政复议工作中,各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把复议工作做好。

八、各地在本通知的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报告国家税务总局。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9-21
文号:国税发[1994]212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国税发[1994]20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改征增值税、消费税后期初库存已征税款处理问题的通知

失效提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全文失效废止、部分条款失效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2号公告,本法规自2011年1月4日起全文废止。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期初库存已征税款的处理问题,经研究,现通知如下:

  一、外商投资企业生产出口产品所涉及的1994年期初库存所含的已征税款(以下简称“已征税款”)不得抵扣,应计入产品成本处理。

  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既有内销,又有出口的,应单独核算出口产品的已征税款;不能单独核算或划分不清的,按内销产品和出口产品销售额的比例划分确定。

  二、外商投资企业由于改征增值税、消费税而多缴纳税款需给予返还的,其多缴纳的税款数额先抵扣已征税款。抵扣完以后,多缴纳的税款部分再根据国税发[1994]11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退还外商投资企业改征增值税、消费税后多缴纳税款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给予返还。

  三、外商投资企业改征增值税、消费税后,没有多缴税款的,其期初库存已征税款在没有新的规定之前,仍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94)财税字第019号《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994年期初存货已征税款计算和处理问题的补充通知》的规定办理。

  四、各级主管税务机关要对外商投资企业申报的1994年期初库存已征税款进行认真审核,并建立审批制度。纳税人申报的已征税款未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的,一律不得处理。凡弄虚作假、扩大或虚报已征税款,造成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取消已征税款的抵扣资格,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偷税的规定处理。

  五、具体操作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和各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根据上述原则制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国家税务总局

一九九四年九月十五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9-15
文号:国税发[1994]205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国税发[1994]186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几个业务问题的通知

失效提示:

1、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有关增值税规范性文件清单的通知 国税发[2009]7号,本文第二条自2009年2月2日起失效。

2、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国税发[2006]62号,本文第三条自2006年4月30日起失效。 

最近,各地在征收增值税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要求予以明确。经全国增值税业务会议讨论,国家税务总局现明确如下:

一、对承租或承包的企业、单位和个人,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出租者或发包者上缴租金或承包费的,应作为增值税纳税人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二、对1994年6月1日以后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所售货物的运输单位和个人,凡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标准的,可认定为一般纳税人。[此条款失效]

三、糠麸、油渣(饼)、酒糟、糠渣按“饲料”的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此条款失效]

四、根据财税字[1994]4号通知的规定,一般纳税人生产的原料中掺有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烧煤锅炉的炉底渣及其他废渣(不包括高炉水渣)的墙体材料,1994年5月1日以后可按简易办法依照6%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此条规定所称墙体材料是指废渣砖石煤和粉煤灰砌块、煤矸石砌块、炉底渣及其他废渣(不包括高炉水渣)砌块。

五、本通知除第二、四条以外,从1994年1月1日起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

一九九四年八月十九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8-19
文号:国税发[1994]186号
时效性:条款失效

法规[1994]财外字第457号 财政部关于税制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有关旅游企业财务问题处理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税收条例以及国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规定,现就各项改革后有关旅游企业财务问题的处理通知如下:     

一、企业按其营业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交纳的营业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企业销售不动产(不含房地产企业)按销售额计算的营业税,在计算出售固定资产净损益时直接扣除;企业销售无形资产按销售额计算的营业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二、从1994年起,企业不再向主管部门上交税后利润。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可允许企业按一定比例向其主管部门上交行政管理费,这部分费用在“八五”期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企业主管部门节余的管理费可结转下年度使用,但应相应核减下年度的提取比例或数额。     

三、企业工资的列支问题按(94)财税字第9号文件第五条的规定执行。未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发放的工资额超过计税工资标准,但不超过有关部门核定的工资计划或者工资包干基数的部分,可计入成本费用,在纳税时进行调整。     

四、企业按计税工资总额14%提取的福利费,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企业福利费超支部分,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后,可计入成本费用,在纳税时进行调整。     

五、在“八五”期间,国家留给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应大部分转为盈余公积金,小部分可转为公益金,具体比例由同级财政部门核定。     

六、其他问题,按(94)财工字第4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本制度从1994年1月1日起执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8-13
文号:[1994]财外字第457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税发[1994]179号 关于个人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取得所得征税问题的通知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以来,各地反映,目前实行承包(租)经营的形式较多,分配方式也不相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项目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须作出具体规定。经我们研究,现明确如下: 

一、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果工商登记仍为企业的,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应先按照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者按照承包、承租经营合同(协议)规定取得的所得,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为: 

(一)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是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二)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协议)的规定只向发包、出租方缴纳一定费用后,企业经营成果归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 

二、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应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不再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缴税资料,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自行确定征收方式。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8-01
文号:国税发[1994]179号
时效性:全文有效

法规国税发[1994]159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征税问题的通知

失效提示:

1、根据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国税发[2006]62号,本文 第二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自2006年4月30日起失效。 

2、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废止的营业税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国税发[2009]29号,本文第一条、第七条自2009年1月1日起失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税务局:

新的营业税出台后,各地在贯彻实施中反映,有些具体政策规定不甚清楚,要求进一步予以明确。经广泛征求意见和专题研究,现将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关于运输业务纳税人问题(此条于2009年1月1日失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第十二条第二款“从事运输业务并计算盈亏的单位”,是指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

(一)利用运输工具,从事运输业务,取得运输收入;

(二)在银行开设有结算账户;

(三)在财务上计算营业收入,营业支出,经营利润。

二、关于联运业务征税问题(此条于2006年4月30日失效)

细则第十七条第一款所称联运业务,是指两个以上运输企业完成旅客或货物从发送地点至到达地点所进行的运输业务。联运的特点是一次购买,一次收费,一票到底。

联运业务以其实际取得的收入为营业额,即指运输企业开展联运业务时,以收到的收入扣除支付给以后的承运者的运费,装卸费,换装费等费用后的余额。

三、关于与运营业务相关劳务征税问题

《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中“交通运输业”税目注释第三款所称“与运营业务有关的各项劳务活动”,是指下列劳务:

(一)通用航空业务;

(二)航空地面服务;

(三)打捞;

(四)理货;

(五)港务局提供的引航,系解缆,停泊,移泊等劳务及引水员交通费,过闸费,货物港务费。

(六)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劳务。

除上述规定者外,其他劳务均不属于“交通运输业”税目的征税范围。

四、关于搬家业务征税问题

搬家业务是搬家公司利用运输工具或人力实现了空间位置的转移的业务,它具有装卸搬运的特征。因此,对搬家业务收入,应按“交通运输业”税目中的“装卸搬运”征收营业税。

五、关于自建建筑物征税问题

细则第四条第三款所称视同提供应税劳务的自建建筑物,是指单位或个人在1994年1月1日以后建成并未缴纳“建筑业”营业税的建筑物。

六、关于有线电视安装费征税问题

有线电视安装费,是指有线电视台为用户安装有线电视接收装置,一次性向用户收取的安装费,也称之为“初装费”。对有线电视安装费,应按“建筑业”税目征税。

七、关于建筑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问题(此条于2009年1月1日失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按照(以下简称条例)第九条规定,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

(一)实行合同完成后一次性结算价款办法的工程项目,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进行工程合同价款结算的当天;

(二)实行旬末或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后清算办法的工程项目,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月份终了与发包单位进行已完工程价款结算的当天;

(三)实行按工程形象进度划分不同阶段结算价款办法的工程项目,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各月份终了与发包单位进行已完工程价款结算的当天;

(四)实行其他结算方式的工程项目,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与发包单位结算工程价款的当天。

八、关于国防工程,军队系统工程的认定问题(此条于2006年4月30日失效)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94)财税字第011号有关营业税部分第二条规定中的“国防工程和军队系统工程”,是指由解放军总后勤部统一下达计划的国防工程和军队系统工程。为了方便征管,单位或个人承包国防工程,军队系统工程,在办理有关免税事宜时,必须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军一级军事机关出具的国防工程,军队系统工程的证明,否则不予免税照顾。

九、关于工会疗养院征税问题(此条于2006年4月30日失效)

工会疗养院(所)是承担为工会系统疗养人员治病,防病,康复等任务的单位。配备有一定比例的专职医护人员,设有专门的医疗机构,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防疫等医疗服务都是经过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登记,并接受检查,指导,还承担部分医疗,防疫等任务。因此,对工会的疗养院(所)可视为“其他医疗机构”,其“医疗劳务”可按细则第二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范围免征营业税。

十、关于广告代理业的营业税问题(此条于2006年4月30日失效)

广告代理业的营业额为代理者向委托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付给广告发布者的广告发布费后的余额。

请照此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八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7-18
文号:国税发[1994]159号
时效性:条款失效
1... 12421243124412451246124712481249125012511252 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