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窗口行业为重点,推广行业规范化服务的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税收征管改革的成果,努力实现创建文明行业的目标,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在全国税务系统开展“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活动。现将具体要求及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
“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活动,是全国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确保深化改革与促进各项任务完成所采取的一项具体措施和重要步骤。1997年8月以来,全国税务系统开展了创建“最佳办税服务厅”的活动,对于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征纳双方的关系、促进税收管理以及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税务形象,都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当前在全国税务系统开展“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活动,就是遵循中央“巩固、提高、延伸、辐射”的工作思路,以创建最佳办税服务厅取得的经验和做法为基础,在全国各办税服务厅推广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进一步创造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纳税环境,使办税服务厅成为税务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新的结合点,开拓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各级税务机关要充分认识开展“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加大力度,以规范化服务活动为契机,兴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热潮,取得新成果,呈现新面貌。
二、工作安排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一)传达、动员和准备阶段(1998年5月底至6月初)
1.全国税务系统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全面部署和安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征管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负责制定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要求。各省、市(地)、县级税务机关亦应由相应机构负责。
2.做好思想发动工作。结合“最佳办税服务厅”的评选工作,组织税务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和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及十五大会议有关精神,深入进行税务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广大税务干部职工增强参与意识,为开展“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活动打好基础。
3.总局制定下发《全国税务系统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提出办税服务厅达到规范化服务的基本内容和标准,同时推出全国首批“最佳办税服务厅”,为规范化服务活动的开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二)贯彻实施阶段(1998年6月初至12月底)
1.各省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要严格按照《要求》提出的内容和标准,以“最佳办税服务厅”为样板,研究制定在两年内全部达标的切实可行的推广方案和措施。
2.加强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目标考核制、奖惩制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履行“文明办税八公开”,在岗位设置、服务功能、办税效率、服务质量、税容税貌以及环境卫生等方面按照规范化的要求逐项落实。
3.适时召开全国税务系统“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活动座谈会,交流开展“最佳办税服务厅”活动的经验,汇报“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活动进展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和后续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4.总局将依照《要求》提出的标准,在活动开展期间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抽查,并由新闻单位随时报道活动开展动态。各级税务机关也要加强活动的交流推广和新闻报道工作。
(三)总结提高阶段(1999年1月至2月)
各级税务机关在1999年初,要结合1998年年终总结,对开展“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活动的情况进行验收和总结,达标面要在50%以上。在规范化服务活动中形成的办税服务模式要固定下来,长期坚持,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提高。
三、工作要求
为保证“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总局提出以下要求。
1.提高认识,抓好落实。开展行业规范化服务,是推动创建文明行业活动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步骤。各级税务机关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抓住“讲文明、树新风”这个有效载体,配合组织收入的中心工作,把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各级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要在党组统一领导下,加强指导,调动一切积极性,协调好各项工作关系,形成齐抓共管、促进规范化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的局面。
3.抓住重点,务求实效。规范化服务活动要重点解决广大纳税人迫切要求解决的和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在消除“吃、拿、卡、要、报”不正之风方面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4.注重长远,建立机制。“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活动要突出服务观念的强化、工作模式的确立和规章制度的完善,做到长期坚持,常抓不懈,努力保持办税服务水平的稳定并不断提高。
5.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要大力宣传“最佳办税服务厅”和税务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事迹,及时总结推广规范化服务活动的先进经验,为办税人员树立依法办税、文明服务的榜样,使办税服务厅真正成为征纳双方直接沟通的枢纽,成为税务系统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结合点。
1998年,各级税务机关要紧紧围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积极开展“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活动,强化征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克服困难,确保完成税收任务。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
目录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07企业基础信息表及表单选择
14纳税调整明细表
38税收优惠明细表
42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主表
47弥补亏损明细表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一、政策提示
(一)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政策提示
1. 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
2019 年以后,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如下(需同时满足):
(1)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2)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
(3) 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4) 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其中:
资产总额:指资产总额的全年季度平均值。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 = 全年各季度平均值 /4。
从业人数:指全年季度平均从业人数(计算方法同上)。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
2.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所得税优惠政策
(1)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① 2023年1月1日至 2027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 25%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2号)
② 分支机构不能单独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总机构及其各分支机构的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依据合计数判断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由总机构汇总计算应纳税款,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号)
③ 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不能享受小微企业政策,如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以后年度符合了相关政策享受条件,应先修改相关行业后,再申报享受相关政策。
(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 100% 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具体享受条件及相关要求请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7号)等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按照文件规定需符合相应条件或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清单认定,不符合相应条件的小微企业不能享受有关政策。
(3)设备、器具一次性扣除
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7号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选择享受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会带来折旧计提和扣除的税会差异。对于该项资产而言,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当年,对允许一次性扣除的金额与会计核算计提折旧金额之间的差额要进行纳税调减;在以后年度,则要对会计核算计提折旧的金额进行纳税调增。
此处主要列举小型微利企业常见扣除项目,具体扣除条件及相关要求可参考下文各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填报要点。如企业发生其他扣除项目,可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做纳税调整。
(二)涉及纳税调整的常见限额扣除项目清单
。。。。。。。。。。。。
附件: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pdf(请在网页端打开)
陕西焦点聚光咨询有限公司 陕ICP备1801891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