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有关授权规定,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研究起草了《江西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关于明确江西省城市维护建设税纳税人所在地具体地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
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度,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现将《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在2021年7月15日至8月15日期间将意见和建议通过以下途径反馈:
1.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到:157434971@qq.com。
2.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南昌市南昌县东新乡芳湖路2166号江西省财政厅税政处(邮编330200),并请在信封上注明“江西省城市维护建设税法授权事项征求意见”字样。
附件:《江西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关于明确江西省城市维护建设税纳税人所在地具体地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
江西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
2021年7月15日
附件:
江西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关于明确江西省城市维护建设税纳税人所在地具体地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第四条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确定江西省城市维护建设税纳税人所在地的具体地点如下:一、纳税人缴纳增值税、消费税,或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增值税、消费税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所在地为增值税、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二、纳税人跨地区提供建筑服务、销售和出租不动产的,在建筑服务发生地、不动产所在地预缴增值税时,应按预缴增值税所在地的城市维护建设税适用税率,在增值税预缴地计算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预缴增值税的纳税人在其机构所在地申报缴纳增值税时,应按机构所在地的城市维护建设税适用税率就地计算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三、经税务机关核准增值税免抵税额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所在地为纳税人机构所在地。
四、国家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五、本通知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江西省城市维护建设税实施细则>的通知》(赣府发〔1985〕59号)同时废止。
《关于明确江西省城市维护建设税纳税人所在地具体地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以下简称城建税法)于2020年8月11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为确保城建税法在我省顺利实施,根据该法授权,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研究起草了《关于明确江西省城市维护建设税纳税人所在地具体地点的通知(代拟稿)》(以下简称《通知》),现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依据
城建税法第四条规定,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如下:
(一)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百分之七;
(二)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镇的,税率为百分之五;
(三)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者镇的,税率为百分之一。
前款所称纳税人所在地,是指纳税人住所地或者与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其他地点,具体地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二、主要内容
(一)《通知》第一条明确了纳税人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扣缴义务人扣缴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所在地为增值税、消费税纳税地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第二十四条中增值税、消费税纳税地点的有关规定,具体情形包括:
1.申报缴纳、补缴增值税、消费税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
2.委托代征增值税、消费税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
3.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增值税、消费税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
4.实行增值税、消费税汇总缴纳的纳税人,总分支机构缴纳增值税、消费税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
5.流动经营等无固定纳税地点的纳税人缴纳增值税、消费税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
(二)《通知》第二条规定,对跨地区提供建筑服务、销售和出租不动产的特殊情形下,城市维护建设税纳税人所在地的具体地点进行了明确。
(三)《通知》第三条规定,对纳税人办理出口退税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明确了增值税免抵税额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纳税人所在地,为纳税人机构所在地。
三、确定纳税人所在地具体地点的有关说明
城市维护建设税(以下简称“城建税”)作为增值税、消费税(合称“主税”)的附加税,以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作为计税依据,随增值税、消费税一同缴纳,其纳税人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增值税、消费税一致。因此,以增值税、消费税的纳税地点作为城建税纳税人所在地的规定,既体现了城建税的附加税属性,也有利于与增值税、消费税将来立法后衔接。
(一)对《通知》第一条的说明
《江西省城市维护建设税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纳税人所在地”系指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所在地,而《通知》将现行纳税人所在地的定义改为主税纳税地点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税务机关在实际征管中难以准确判断纳税人生产经营地,传统企业尚且会涉及跨市、县(区)、乡等区域的经营行为,而一些以网络经营为主的企业还会涉及虚拟经营地点,越来越多的纳税人不再固定于一个地点生产经营,“生产经营地”概念越来越多样化,此外“生产经营地”概念也与现行增值税、消费税以机构所在地为主的征管模式不相符(增值税、消费税通常是在机构所在地缴纳)。二是在国家“放管服”的大背景下,纳税人申报资料不断简化,税务机关也不宜要求纳税人提供“生产经营地”的相关证明材料。三是在城建税实际征管中,我省税务机关基本是以纳税人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地点,来判定纳税人所在地的具体地点确定城建税适用税率,采用主税纳税地点也是与现行实际征管制度相衔接,有利于纳税人税负的平稳过渡。四是周边省份在确定城建税纳税人所在地具体地点时,也大多采用主税纳税地点概念。
基于上述原因,“生产经营地”在实际征管中不具有操作性,容易造成征纳双方发生争议,建议在城建税立法实施后,将城建税纳税人所在地的具体地点调整为增值税、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二)对《通知》第二条的说明
2016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纳税人异地预缴增值税有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6〕74号)文件,对纳税人异地预缴增值税涉及的城建税缴纳方式、纳税人所在地及适用税率问题进行了明确,这一缴纳方式属于“营改增”后特殊的征管模式,不在《通知》第一条关于“增值税、消费税的纳税地点”定义中,需要单独明确。城建税法实施后财税〔2016〕74号文件预计将废止失效,为做好征管衔接、稳定税款计算,《通知》第二条引用了该文件的主要内容。
(三)对《通知》第三条的说明
按现行出口退税政策,生产企业出口退税适用免抵退税办法,即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和视同自产货物及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列名生产企业出口非自产货物,免征增值税,相应的进项税额抵减应纳增值税额(即免抵税额),未抵减完的部分予以退还。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后有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25号)第一条规定: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一特殊的征管模式仅适用于生产企业出口退税,不在《通知》第一条关于“增值税、消费税的纳税地点”定义中,需要单独明确,因纳税人的免抵税额是由纳税人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批准确定的,将免抵税额附征城建税的纳税人所在地具体地点确定为纳税人机构所在地,是与现行制度规定相衔接,有利于税收征管、稳定税款计算,保持纳税人税负平稳过渡。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
目录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07企业基础信息表及表单选择
14纳税调整明细表
38税收优惠明细表
42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主表
47弥补亏损明细表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一、政策提示
(一)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政策提示
1. 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
2019 年以后,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如下(需同时满足):
(1)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2)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
(3) 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4) 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其中:
资产总额:指资产总额的全年季度平均值。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 = 全年各季度平均值 /4。
从业人数:指全年季度平均从业人数(计算方法同上)。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
2.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所得税优惠政策
(1)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① 2023年1月1日至 2027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 25%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2号)
② 分支机构不能单独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总机构及其各分支机构的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依据合计数判断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由总机构汇总计算应纳税款,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号)
③ 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不能享受小微企业政策,如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以后年度符合了相关政策享受条件,应先修改相关行业后,再申报享受相关政策。
(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 100% 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具体享受条件及相关要求请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7号)等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按照文件规定需符合相应条件或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清单认定,不符合相应条件的小微企业不能享受有关政策。
(3)设备、器具一次性扣除
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7号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选择享受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会带来折旧计提和扣除的税会差异。对于该项资产而言,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当年,对允许一次性扣除的金额与会计核算计提折旧金额之间的差额要进行纳税调减;在以后年度,则要对会计核算计提折旧的金额进行纳税调增。
此处主要列举小型微利企业常见扣除项目,具体扣除条件及相关要求可参考下文各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填报要点。如企业发生其他扣除项目,可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做纳税调整。
(二)涉及纳税调整的常见限额扣除项目清单
。。。。。。。。。。。。
附件: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pdf(请在网页端打开)
陕西焦点聚光咨询有限公司 陕ICP备1801891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