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财政局,长白山开发区财政局,各县(市)财政局,省级有关部门,各省属企业:
为进一步夯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基础,按照《财政部关于做好2021年度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告工作的通知》(财资〔2021〕176号)要求,现就编报2021年度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告工作(以下简称“决算报告”)通知如下:
一、编报范围和内容
(一)编报范围
1.所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城镇集体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不含一级金融企业)均应按本通知规定的统一格式编制并向财政部门报送决算报告。
2.决算报告基本填报单位为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企业集团母公司除编制本级报表外,还应编制集团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汇总(合并)单位应全级次上报纳入汇总(合并)范围的企业。
(二)编报内容
1.省级主管部门和市县财政部门应上报内容
(1)电子材料:通过财政部统一报表平台报送汇总和全部单户企业电子数据、财务情况说明书(各省级主管部门和市县财政部门采用省级部门和地方使用格式;各企业采用企业使用格式)电子文档、审计报告(仅企业提供)、国有企业名录电子版。
(2)纸质材料:封面、2021年度汇总的决算报表、财务情况说明书(省级部门和地方使用格式)、国有企业名录,按以上顺序编排目录和页码,装订成册并加盖本单位印章后,报送省财政厅。
2.省属企业应上报内容
(1)电子材料:通过财政部统一报表平台报送合并和全部单户企业电子数据、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企业使用格式)电子文档、审计报告(包括中介机构对集团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如中介机构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审计报告,须同时提交对审计报告相关内容提出的财务处理、账务调整意见或报表编制的有关情况和意见)。
(2)纸质材料:封面、2021年度合并的决算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企业使用格式),按以上顺序编排目录和页码,装订成册并加盖本单位印章后,报送省级主管部门。
3.城镇集体企业应上报内容
城镇集体企业决算报告报送方式及内容与国有企业相同。
二、报送要求
(一)报送时间。省级主管部门、市县财政部门及省属企业(以下简称“各单位”)决算报告报送截止时间均为2022年3月31日。省财政厅将于2022年4月中旬,对全省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等进行集中验审(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报送方式。纸质材料以正式文件报送,电子数据通过财政部统一报表平台(http://111.26.53.76:9797)实行网络报送,系统操作手册在吉林省财政厅网站“通知公告”栏目下载。
(三)报送程序。省属企业填报决算数据后,通过财政部统一报表平台报送省级主管部门,省级主管部门对企业决算数据进行汇总和初审,审核通过后统一上报省财政厅。市县财政部门汇总审核本级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数据后,统一上报省财政厅。
三、工作要求
(一)编报范围全面完整,建立健全企业名录。各单位应严格依据编制说明中的有关要求,将境内外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的所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城镇集体企业全面纳入统计和报送范围。省级主管部门和市县财政部门要结合2021年国资监管企业名录对所兴办企业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摸清底数,分级分类建立国有企业名录(附件7),随2021年度决算报告一并报送省财政厅。
(二)数据信息真实准确,强化数据分析应用。各单位应严格遵循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准确如实地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经济业务事项,在依法进行年终审计的基础上编制决算。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核,切实负起责任,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注重数据挖掘和利用,加大对国有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力度。准确评估潜在风险,客观反映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研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三)严格落实保密制度,确保财务信息安全。按照“谁产生信息,谁确定密级”的原则,由填报单位确定信息密级。对确定为涉密或敏感的财务信息数据,其收发、传递、复制、保存等应符合相关保密要求。凡认定为涉密的信息,应通过统一报表离线客户端报送,严禁通过互联网和未采取保密安全措施的载体传递涉密信息。
(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范惩治数字造假。各单位在数据审核过程中发现有违反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等现象或线索的,应提请负责财会监督的处室或有关部门开展进一步调查核实。省财政厅将按照财政部的统一安排,通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其他专项检查工作,加大决算数据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对于因数字造假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彻查严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审查调查。
(五)扎实做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年报和企业决算报告的衔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兴办企业情况的,其报送的企业决算中所属一级企业(直接投资或管理的企业),应与本单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年报对外投资情况表中所投资企业(不具控制力的参股企业除外)数量、名称、产权关系一致,做到行政事业单位对外股权投资与所形成的国有权益相互衔接、保持一致。
四、其他事项
(一)省级主管部门、省属企业、市县财政部门从吉林省财政厅门户网站“通知公告”栏目(http://czt.gov.cn)中自行下载决算报表编制说明等相关资料。
(二)省财政厅将对各省级主管部门、省属企业、市县财政部门决算工作进行总结并通报。工作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沟通反馈。
联系方式:曹 丹 0431-88550579(业务)
张晓磊 0431-88553901/13166890212(软件)
传 真:0431-88550578
邮寄地址:长春市南关区人民大街3646号,吉林省财政厅资产管理处,收件人曹丹。
吉林省财政厅
2022年1月28日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
目录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07企业基础信息表及表单选择
14纳税调整明细表
38税收优惠明细表
42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主表
47弥补亏损明细表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一、政策提示
(一)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政策提示
1. 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
2019 年以后,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如下(需同时满足):
(1)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2)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
(3) 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4) 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其中:
资产总额:指资产总额的全年季度平均值。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 = 全年各季度平均值 /4。
从业人数:指全年季度平均从业人数(计算方法同上)。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
2.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所得税优惠政策
(1)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① 2023年1月1日至 2027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 25%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2号)
② 分支机构不能单独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总机构及其各分支机构的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依据合计数判断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由总机构汇总计算应纳税款,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号)
③ 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不能享受小微企业政策,如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以后年度符合了相关政策享受条件,应先修改相关行业后,再申报享受相关政策。
(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 100% 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具体享受条件及相关要求请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7号)等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按照文件规定需符合相应条件或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清单认定,不符合相应条件的小微企业不能享受有关政策。
(3)设备、器具一次性扣除
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7号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选择享受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会带来折旧计提和扣除的税会差异。对于该项资产而言,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当年,对允许一次性扣除的金额与会计核算计提折旧金额之间的差额要进行纳税调减;在以后年度,则要对会计核算计提折旧的金额进行纳税调增。
此处主要列举小型微利企业常见扣除项目,具体扣除条件及相关要求可参考下文各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填报要点。如企业发生其他扣除项目,可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做纳税调整。
(二)涉及纳税调整的常见限额扣除项目清单
。。。。。。。。。。。。
附件: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pdf(请在网页端打开)
陕西焦点聚光咨询有限公司 陕ICP备1801891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