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单位《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3]39号,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作出重要部署。现就贯彻落实《意见》通知如下:
一、抓紧细化实化落实举措
《意见》对合理确定低收入人口范围、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等作出部署。各地民政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细化实化相关政策安排,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抓好落实。要在完善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措施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明确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以及其他困难人员的认定办法、程序和救助帮扶标准、措施等,为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提供政策依据。要及时向当地党委和政府汇报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要求的工作考虑,提请党委和政府专题研究社会救助工作,协调解决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将《意见》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各地民政部门要准确把握《意见》部署的重点任务,会同相关部门一项一项抓好落实,推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要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完善拓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功能应用,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综合研判和快速处置机制。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帮扶,将专项救助拓展至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等低收入人口,加快形成梯度救助格局。持续推进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提质增效,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全面推行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打通异地急难社会救助的“堵点”。探索完善服务类救助制度安排,为有需要的低收入人口提供稳定、可持续的访视、照料等服务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建立健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合力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三、加强部门协同和督促指导
各地要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社会救助部门协调机制,尤其是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作用,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增强工作合力。各地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牵头职责,主动加强与其他救助管理部门的政策衔接、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及时会商研究,共同抓好《意见》贯彻落实。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督促指导,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制定具体举措,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完善社会救助绩效评价机制,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推动《意见》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地落实《意见》情况将纳入2024年度民政部、财政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绩效评价和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
四、强化救助资金保障和监管
各地民政部门要综合考虑低保等社会救助提质增效、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帮扶和巩固拓展兜底脱贫成果等因素,精心测算困难群众救助资金需求,及时向当地党委和政府报告,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切实加大困难群众救助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意见》贯彻落实,推动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工作持续开展。要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监管,做到拨付及时、使用规范、运行安全。严肃整治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贪污侵占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管好用好困难群众的每一分“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
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各地民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使各级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全面准确掌握政策、吃透精神、领会要求。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意见》要求和具体落实举措,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加强政策宣传、做好权威解读,切实提高政策知晓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成效,讲好社会救助故事,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低收入群众、支持参与社会救助的良好氛围。
各地贯彻落实《意见》的进展情况、重要事项和出台的政策文件、重要工作信息等,请及时报告民政部。
民政部办公厅
2023年12月1日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
目录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07企业基础信息表及表单选择
14纳税调整明细表
38税收优惠明细表
42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主表
47弥补亏损明细表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一、政策提示
(一)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政策提示
1. 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
2019 年以后,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如下(需同时满足):
(1)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2)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
(3) 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4) 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其中:
资产总额:指资产总额的全年季度平均值。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 = 全年各季度平均值 /4。
从业人数:指全年季度平均从业人数(计算方法同上)。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
2.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所得税优惠政策
(1)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① 2023年1月1日至 2027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 25%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2号)
② 分支机构不能单独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总机构及其各分支机构的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依据合计数判断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由总机构汇总计算应纳税款,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号)
③ 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不能享受小微企业政策,如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以后年度符合了相关政策享受条件,应先修改相关行业后,再申报享受相关政策。
(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 100% 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具体享受条件及相关要求请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7号)等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按照文件规定需符合相应条件或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清单认定,不符合相应条件的小微企业不能享受有关政策。
(3)设备、器具一次性扣除
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7号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选择享受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会带来折旧计提和扣除的税会差异。对于该项资产而言,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当年,对允许一次性扣除的金额与会计核算计提折旧金额之间的差额要进行纳税调减;在以后年度,则要对会计核算计提折旧的金额进行纳税调增。
此处主要列举小型微利企业常见扣除项目,具体扣除条件及相关要求可参考下文各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填报要点。如企业发生其他扣除项目,可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做纳税调整。
(二)涉及纳税调整的常见限额扣除项目清单
。。。。。。。。。。。。
附件: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pdf(请在网页端打开)
陕西焦点聚光咨询有限公司 陕ICP备1801891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