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人社局、财政局:
为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省有关建立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缴费年限养老金构成。基础养老金由市政府确定标准并全额支付给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所需资金按规定由国家、市、区各级财政分担。本市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包括: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65岁以上参保城乡居民给予适当倾斜;对长期缴费、超过最低缴费年限的,适当加发缴费年限养老金。提高的基础养老金和加发的缴费年限养老金标准所需资金由市、区财政负担。引导激励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早参保、多缴费,增加个人账户资金积累,优化养老保险待遇结构,提高待遇水平。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统筹考虑全国、全省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物价变动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标准调整情况,适时提出全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调整方案,报请市政府确定。
二、缴费档次和缴费补贴标准
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和补贴标准按14档执行,分别为(括号内为缴费补贴):200元(50元)、300元(60元)、400元(70元)、500元(80元)、600元(90元)、700元(100元)、800元(110元)、1000元(130元)、1500元(150元)、2000元(170元)、2500元(190元)、3000元(210元)、3500元(220元)、4000元(230元)。
经认定的贫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残疾人员、计生困难人员(计生对象中独生子女残疾三级及以上或死亡、计生手术并发症三级及以上人员),由政府每年为其代缴最低缴费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对45-59周岁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农村只生育两个女孩的夫妻,在选择不同缴费档次予以相应政府补贴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再增加30元的缴费补贴。
参保人员未连续缴费补缴中断年限的,或连续缴费不足15年选择一次性补足15年的,按个人实际缴费记入个人账户。
三、待遇享受
2024年1月1日起,本市户籍满5年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调整后按每人每月370元执行;本市户籍不满5年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基础养老金标准按省定最低标准执行。
年满60周岁且从未参保的本市户籍人员,可在本市参保缴费并享受待遇。
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依法继承;在享受待遇期间死亡的,自次月起停止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其个人账户资金余额依法继承。
领取待遇人员统一纳入我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并按规定进行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
四、财政资金承担比例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中的政府补贴和政府缴交部分、养老保险待遇中政府支付部分的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
本通知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本通知规定内容与此前本市相关政策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厦门市财政局
2023年12月26日
《关于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一、背景依据
2019年1月,我市根据国家、省级相关文件制定了《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厦人社[2019]17号)。根据规范性文件相关规定,该文件将于2024年1月到期失效,考虑到政策的延续性,为做好妥善衔接,我市需重新发布相关文件。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完善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制度实施和今后适时调整完善提供政策依据。
三、范围期限
《通知》适用于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四、主要内容
(一)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保留厦人社[2019]17号文件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内容,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供政策支撑。
(二)缴费档次和缴费补贴标准
增设600元和800元两个缴费档次,调整后我市缴费档次为14档;调整贫困人员范围,删除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增加返贫致贫人口。
(三)待遇享受
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本市户籍满5年的人员,2022年和2023年我市基础养老金标准每年提高20元,提高后2023年基础养老金标准为350元。2024年基础养老金标准继续按20元提高,调增后为370元。本市户籍不满5年的人员,按省定最低标准160元享受。
明确特殊人群待遇享受条件:年满60周岁且从未参保的本市户籍人员,可在本市参保缴费并享受待遇。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
目录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07企业基础信息表及表单选择
14纳税调整明细表
38税收优惠明细表
42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主表
47弥补亏损明细表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一、政策提示
(一)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政策提示
1. 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
2019 年以后,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如下(需同时满足):
(1)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2)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
(3) 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4) 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其中:
资产总额:指资产总额的全年季度平均值。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 = 全年各季度平均值 /4。
从业人数:指全年季度平均从业人数(计算方法同上)。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
2.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所得税优惠政策
(1)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① 2023年1月1日至 2027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 25%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2号)
② 分支机构不能单独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总机构及其各分支机构的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依据合计数判断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由总机构汇总计算应纳税款,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号)
③ 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不能享受小微企业政策,如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以后年度符合了相关政策享受条件,应先修改相关行业后,再申报享受相关政策。
(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 100% 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具体享受条件及相关要求请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7号)等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按照文件规定需符合相应条件或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清单认定,不符合相应条件的小微企业不能享受有关政策。
(3)设备、器具一次性扣除
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7号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选择享受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会带来折旧计提和扣除的税会差异。对于该项资产而言,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当年,对允许一次性扣除的金额与会计核算计提折旧金额之间的差额要进行纳税调减;在以后年度,则要对会计核算计提折旧的金额进行纳税调增。
此处主要列举小型微利企业常见扣除项目,具体扣除条件及相关要求可参考下文各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填报要点。如企业发生其他扣除项目,可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做纳税调整。
(二)涉及纳税调整的常见限额扣除项目清单
。。。。。。。。。。。。
附件: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pdf(请在网页端打开)
陕西焦点聚光咨询有限公司 陕ICP备1801891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