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财税字[1994]9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失效提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2号 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一批)的决定,本法规自2011年2月21日起全文废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税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精神,我们制定了《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在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反映给我们。 


附件: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 


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 


一、关于其他有经营收入的单位和组织的征税问题 

(一)对实行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组织,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一律就地征收所得税。 

(二)对其他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组织,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规定征收所得税。 

二、关于联营企业征税问题 

(一)对联营企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一律先就地征收所得税,然后再进行分配。联营企业的亏损,由联营企业就地按规定进行弥补。 

(二)联营企业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如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联营企业,不退还所得税;如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联营企业的,投资方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补缴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 

1.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投资方分回的利润额÷(1-联营企业所得税税率) 

2.应纳所得税额=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投资方适用税率 

3. 税收扣除额=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联营企业所得税税率 

4.应补缴所得税额=应纳所得税额-税收扣除额三、企业对外投资分回的股息、红利收入暂比照联营企业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四、中央与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所得税,由所在地国家税务总局及其直属机构负责征收;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所得税,由所在地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 

五、关于企业工资的列支问题 

(一)经有关部门批准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企业,其工资发放在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以内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二)对饮食服务企业按国家规定提取的提成工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三)未实行上述办法的企业,实行计税工资办法。其发放工资在计税工资标准以内的,按实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计税工资的月扣除最高限额为500元/人,具体扣除标准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不同行业情况,在上述限额内确定,并报财政部备案。个别经济发达地区确需高于该限额的,应在不高于20%的幅度内报财政部审定。财政部将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物价指数对计税工资限额作适当调整,各地可据此相应调整计税工资标准。 

六、关于固定资产折旧问题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按财政部制定的分行业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 

对极少数城镇集体和乡镇企业由于特殊原因需要缩短折旧年限的,可由企业提出申请,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地方税务局商财政厅(局)同意后确定。但不得短于以下规定年限: 

1.房屋、建筑物为二十年; 

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十年; 

3.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五年。 

七、关于纳税方式问题 

(一)企业集团应分别以核心企业、独立经济核算的其他成员企业为纳税人;纳税人一律在所在地就地缴纳所得税。 

(二)一些特殊的行业和企业的所得税,按以下办法处理: 

1.铁道部直属运输企业(含所属工附业企业),由铁道部集中缴税。 

2.民航总局直属运输企业(除中国国际、中国东方、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独立缴税外),在一九九四年底以前,由民航总局集中缴税。 

3.邮电部直属的邮电通信企业(含所属工业、供销等其他企业),在一九九五年底以前,由邮电部集中缴税。

八、关于行业政策的衔接问题 

(一)对实行利润包干或承包上交办法的行业和企业,不管承包或包干是否到期,均一律按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征收所得税。 

(二)对未实行利改税的外贸企业,一律按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征收所得税。 

(三)对军工企业,一律按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征收所得税。 

九、关于两档照顾性税率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企业,暂减按18%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至3万元的企业,暂减按27%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十、其他有关政策衔接问题 

(一)对企业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后发生的亏损,允许按新税法规定的年限进行弥补。其以前年度发生的亏损,仍按原规定的年限执行。 

(二)企业按财政税务机关审批核定的比例向其主管部门上交的行政管理费,在“八五”期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其主管部门节余的管理费可结转下年度使用,但应相应核减下年度的提取比例或数额。 

(三)企业加入工商业联合会交纳的会员费,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工商业联合会节余的会员费可结转下年度使用,但应相应核减交纳会员费的数额。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5-13
文号:财税字[1994]9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财税字[1994]51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二条有关项目解释的通知

失效提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2号 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一批)的决定,本法规自2011年2月21日起全文废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税务局,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各分局: 

  最近,一些省、市税务局反映,《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第七十二条中的有些规定在实际执行中界线不够明确。经研究,现对细则第七十二条的有关项目明确如下: 

  一、细则第七十二条第九项规定的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科技开发、地质普查、产业信息咨询业务是指:开发的科技成果能够直接构成产品的制造技术或直接构成产品生产流程的管理技术,地质普查的数据结果可直接用于各类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为这些技术或开发利用资源提供的信息咨询、计算机软件开发;不包括为各类企业提供的会计、审计、法律、资产评估、市场信息、中介等服务业务以及属于上述限定的技术或开发利用资源以外的计算机软件开发。 

  二、外商投资企业专门从事购进商品进行简单组装、分装、包装、清选、挑选、整理后销售的业务,凡未改变原商品的形态、性能、成分的,均属于从事商品销售业务,不应确定其为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例如:从事购进或进口成套电器或设备件,简单组装后销售的企业;从事购进各类饮料、食品进行灌装、分装、包装后销售业务的企业,包括专门提供此类灌装、分装、包装服务的企业。 

  以前各地确定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有与本通知原则不一致的,应依照本通知原则予以纠正。今后,凡遇有情况特殊,难以确定的,均应将情况报国家税务总局,由国家税务总局审定后批复各地统一执行。 

  以上通知,请依照执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7-29
文号:财税字[1994]51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国税发[1994]13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

失效提示: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国税发[2006]62号,本文自2006年4月30日起全文废止。

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内资企业都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缴纳企业所得税。为适应工作需要,我们制定了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供纳税人、税务机关和代理单位使用。国家税务总局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是企业履行纳税义务以规范格式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书面报告,也是税务机关审核企业税款征收情况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必须按照税法有关法规和本表填报要求,按期如实申报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缴纳税款。

二、纳税申报表采用以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报表所反映的利润总额为基础,并按税收法规进行调整计算的方法,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款。因此,企业在填报时,一要按照全国统一的会计、财务制度法规正确核算和反映企业在某一纳税期内的利润总额;二是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企业所得税法法规中有关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办法和报表具体要求进行调整、计算,正确申报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


一、适应范围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为全国统一规范格式的报表,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能够按照全国统一的财务会计法规核算盈亏,且能做到财会制度比较健全、资料数据记录完整的,可按照税法法规和本表要求,按期填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进行申报纳税。

(二)本表适用工业、商品流通、交通运输和各种服务企业,其它特殊行业如需要增减有关项目,可由省级税务机关在此表基础上自定。

(三)本表适用纳税人年度申报纳税及月、季度申报纳税。本着求实、简便的原则,在月、季申报纳税时,可对本表有关项目进行精简,具体由各地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主要项目填报说明

(一)表头项目

1.企业编码:按税务机关编排的代码填写。

2.申报期:填写申报当期的起止日期。

3.金额单位:以人民币元为单位。

4.申报单位:填写纳税人的全称。

5.行业类别:按纳税人主营项目确定。

6.隶属关系:按企业隶属的管理部门或总机构填写。

7.地址:填写企业经营管理机构的所在地。

8.经济性质:按所有制性质或资本构成形式填写。

9.预算级次:按财政部有关法规划分,填写中央收入或地方收入。

(二)表中项目1.表中1—23栏,按企业申报纳税同期的损益表和有关会计科目及明细科目填写,要符合国家统一财务、会计制度法规,其口径、金额要与企业帐表一致。

2.表中1—6栏,反映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工业企业填写产品销售额,商品流通企业填写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业填写主营业务收入。按会计制度法规,表中第2栏销售折让与折扣,只限商品流通企业填写,其它企业在表中第1栏中反映。逻辑关系式:工业企业为1-3-4-5=6;商业企业为1-2-3-4-5=6.

3.表第7栏,限于有代购代销手续费收入的企业填写;表第13栏,也限于单独核算汇兑损益的商品流通企业填写,如为净收益,应加负号;其它企业按会计制度法规在财务费用中反映。表中第9栏,填写当期发生的技术转让收益;第10栏,反映企业在境外取得的劳务收益等。逻辑关系式:工业企业为:6+8-11-12=14;商业企业为:6+7+8-11-12-13=14.

4.表第16栏,填写联营企业就地征收所得税后,投资企业从联营企业分得的税后利润;表第17栏,填写有境外投资的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表第18栏,填写持有其它股份制企业股票的企业所得的股息收入;表第20栏,填写取得国家或部门给予的各种补贴收入;表14—23栏的逻辑关系式:14+15+20+21-22=23.

5.表第24栏、第25栏按附表一中对应的项目合计数填写;第29栏按附表二中项目合计数填写;第30栏、第31栏按附表三中对应项目合计数填写。

6.表中第23栏以后的逻辑关系式:23+24-25=26;26×适用税率=28;28-29+30+31+32=33;33+34-35=36.第36栏如为应退款,用负号表示。

7.表中第27栏适用税率,一般企业均为33%;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个别在境外上市的股份制企业税率,按法规的税率执行;适用两档低档税率的企业如有从联营企业分回利润或境外收益需要补税的,其适应税率的确定,为了简便合理,可以不并入本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确定适用税率,而按第26栏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加以确定。

三、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填报说明

(一)附表一

1.超过法规标准项目,是指超过税法法规标准扣除的各种成本、费用和损失而应予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包括税法中单独作出明确法规的扣除标准,也包括税法虽未单独明确法规标准,但与国家统一财务会计制度法规标准兼容的部分。

2.不允许扣除项目,是指税法不允许扣除但企业已作为扣除项目而予扣除的各项成本、费用和损失。

3.应税收益项目,是指企业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而应补报的收益。对属于计算上的差错或其它特殊原因而多报的收益,可以用负号表示。

4.弥补亏损项目,指企业根据税法法规,允许在税前弥补亏损而应减少的应纳税所得额。

5.技术转让收益项目,反映企业根据法规对技术转让所得免税部分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6.治理“三废”收益项目,反映企业根据法规对治理“三废”取得的所得免税而减少的应纳税所得额。

7.股息收入项目,填写企业持有其它企业股票而取得的股息红利收入。

8.国库券利息收入项目,填写企业因购买国库券而取得的利息收入。

(二)附表二本表只填列根据税法统一法规,企业享受减税免税优惠而减少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由于法定减免税项目多和企业情况不同,经归类后表中仅能列举几项,未列入的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1.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反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应减免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2.新办第三产业项目,反映企业根据法规,对新办第三产业减免所得税所应减免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3.“老、少、边、穷”地区企业项目,反映“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按规定享受减免所得税照顾而减少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4.受灾企业项目,反映企业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后国家给予的减免所得税照顾而减少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5.劳服企业项目,仅限于享受减免税照顾的劳服企业填写。反映对劳服企业减免所得税而减少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6.校办企业项目,仅限于符合免税条件的校办工厂填写。反映对校办工厂免征所得税而减少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7.福利企业项目,仅限于符合免税条件的福利企业填写。反映对福利企业减免所得税而减少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8.乡镇企业项目,限于符合减免税条件的乡镇企业填写。反映乡镇企业因减免所得税而减少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三)附表三

1.本表纵向第一栏“联营企业分利”,是指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额。

(1)本表横向第一栏“分回利润”,是指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的已在联营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按统一法规免予补税的不填。

(2)本表横向第二栏“换算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上条所说的分回税后利润,按税法法规换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其换算公式为: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投资方分回利润÷(1-联营企业所得税税率)

(3)本表横向第三栏“应纳所得税额”,是指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利润按投资方适用税率应缴的所得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所得税额=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投资方适用税率

(4)本表横向第四栏“税收扣除额”,是指联营企业一方在联营企业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计算公式为:税收扣除额=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联营企业所得税税率。

(5)本表横向第五栏“应补所得税额”,是指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利润,按投资方适用税率应补缴的所得税额。计算公式为:应补缴所得税额=应纳所得税额-税收扣除额。

(6)本表纵向“1、联营企业(税率),2、3、……”,是指投资方从不同地方联营企业分回利润,按不同联营企业的税率分别填列,并填列合计数。

2.“股息收入”中的有关项目可以参照“联营企业”有关项目的填列方法和原则填写。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附表一: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表

附表二:企业减免项目表

附表三:联营企业分利 股息收入纳税表 


国家税务总局

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七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5-27
文号:国税发[1994]131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国税函[1994]279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发〈企业所得税税源年(季)度汇总表〉的通知

失效提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6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6]1303号,本文自2006年12月31日起全文废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税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发布实施以后,为了加强对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及时了解税款征收进度,掌握税源变化情况,我们制定了“企业所得税税源年(季)度汇总表”,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 

一、各地在接到本通知后,要抓紧按照所附报表的格式统一印制下发,从今年第二季度起正式上报。 

二、各地在税务机构分设后,中央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要分别报送税源报表。 

三、报送报表时,要附有简要的分析说明;重点税源大户发生变化影响税额较大的,亦应加以说明。 

希望各地领导指定专人负责,切实保证报表数据完整准报送及时。各地在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反馈国家税务总局。

一、“企业所得税税源年(季)度汇总表”说明 

二、企业所得税税源年(季)度汇总表“企业所得税税源年(季)度汇总表”说明 

一、填报范围 

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均属于本表填报范围。 

二、资料来源 

本汇总表按照审核后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有关数据统计编报。 

三、编报要求 

企业所得税税源报表分为年、季报两种,均按同一格式统填报。 

(一)“企业所得税税源年(季)度汇总表”第一、二、三季度报表均按截止本季末的累计数填列;第四季度用年报代替,按年未累计数填列。 

(二)报送时间:季度报表的报送时间为季度终了后45天内报出;年度报表的报送时间为年度终了后4个半月内报出。 

(三)“企业所得税税源年(季)度汇总表”为一式7份,分为1张汇总表和6张附表,即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其他企业分别编表,无论年(季)扣均需报送一张汇总表及6张附表,附表应注明企业性质。 

四、指标说明 

(一)关于栏次统计范围 

1.工业企业: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内资工业企业。 

2.商品流通企业: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酌所有从事商品流通的独立核算的内资商业企业,包括商业、粮食、物资、供销、供销合作社、对外贸易、医药(石油、烟草)商业、仓储、图书发行等企业。 

3.运输企业;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内资交通运输企业,包括从事远洋、沿海、内河、铁路、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机场、海河港口、外轮代理企业,以及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轮渡、地铁等企业。 

4.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内资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 

5.旅游、饮食服务企业,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内资旅游、饮食服务企业,包括旅行社、饭店(宾馆、酒店、旅店)、度假村、游乐场、歌舞厅、餐馆、酒楼、旅店、理发、浴池、照相、洗染、修理、咨询等各类服务企业。 

6.金融保险企业: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内资金融保险企业,包括国家专业银行、区域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其他综合性银行;全国性保险企业、股份制保险企业及其他专业性保险企业;其他各类非银行金融企业。包括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各类财务公司以及其他从事信托投资、租赁、证券交易等业务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各类非银行金融企业。 

7、对外经济合作企业,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从事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的企业。包括:经国家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从事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的企业,包括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公司,以及以总公司名义承揽业务、签订合同、 价款结算,对内自筹资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执行国家规定的对外经济合作企业财务制度,并向总公司交纳管理费的国内分公司。各国内公可驻外机构,以及上述国内公司和境外分公司所属从事制造业、商品流通业、饮食服务业、技术咨询业等多种经营业务的独立核算单位。

8.邮电通信企业: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内资邮电通信企业。 

9.电影、新闻出版企业: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内资电影、新闻出版企业(不含洗-印厂、印刷厂、新华书店及供销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图书、报纸、期刊(杂志)、音像制品等事业单位。 

10.农业企业: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内资农业企业,包括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或以其为依托,农、工、商综合经营,实行独立核算的农业社会经济组织单位。 

(二)关于项目口径说咀 

1.“企业总户数”:指“盈利企业户数”和“亏损企业户数”之和。 

2.“盈利企业户数”;指本年度盈利的企业,包括按规定税率征收所得税的企业;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的企业;用本年利润抵补以前年度亏损的企业等。 

3.“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指企业销售产品或商品(不包括销售折让和销售折扣)的收入。如工业企业填产品销售收入,商品流通企业填商品销售收入,旅游、饮食服务企业填营业收入等,其他企业以此类推,按相关口径统计。 

4.“销售成本及费用”,指企业销售产品;(商品)和提供各种服务性、劳务性的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5、“利润总额”: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中损益表的“利润总额”数字填写; 

6.“税收调整净额”:按照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经税务部门核实后的调整内容计算填列。 

7.“弥补亏损额”:指企业经批准当年实际抵补以前年度的亏损额。 

8.“其他减免税利润额”;指按税收政策规定减、免的利润额。如技术转让、治理“三废”等。 

9.“应纳税所得额”:按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算统计填列。 

10.“应缴所得税”:按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计算出的应缴所得税数额填列(包括联营、境外投资分得利润和股息;红利收入按规定应补缴的所得税) 

11.“减、免所得税额”:指按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减征、免征所得税数额,例如对校办工厂、福利企业、新办三产企业的减免税数额。 

12.“年初未缴所得税”:指上年12月末未缴的所得税额。年度中调整期初数的,按调整后的数字填列,同时在编表中说明。 

13、“实际上缴所得税”:按企业实际交库数字填列。 

14.“年末未缴所得税额”:按企业年末实际欠缴数填列。 

15.“实际负担率”:指应缴所得税额占利润总额的比率。 

项 目行’合 计本 年 比上午工业商品运输施工房地产开旅游饮食金融保险对外经济邮电通信电影新闻农业其 

次累计数同 期增减额企业流通企业企业发企业服务企业企业合作企业企业出版企业企业他 

一、企业总户数1

二、盈利企业户数2

其中:减免税企业户数3

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4

销售成本及费用5

利润总额6

税收调整净额7

其中:弥补亏损额8

其他减免税利润额9

应纳税所得额10

应缴所得税11

减免所得税额12

年初未缴所得税13

实际上缴所得税14

行合 计工商品.运施工房旅游金融对外邮电电影农 

项 目次本 年累计数比上午同 期增减额业企业流通企业输企业地产发企业饮食服务企业保险企业经济合作企业通信企业新闻出版企业业企业 

年未缴所得税15

实际负担率16

税后利润17

三、亏损企业户数18

其中:减免税企业户敷19

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20

亏损总额2l

补充资料:查补净增(减)所得额22

查补净增(减)所得税额23

行合 计工商品.运施工房旅游金融对外邮电电影农其 项 目次本 年累计数比上午同 期增减额业企业流通企业输企业地产开发企业饮食服务企业保险企业经济合作企业通信企业新闻出版企业 业企业他 

年未缴所得税15

实际负担率16

税后利润17

三、亏损企业户数18

其中:减免税企业户敷19

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20

亏损总额2l

补充资料:查补净增(减)所得 额22

查补净增(减)所得税额23

16.“税后利润”:指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扣除应缴所得税后剩余的利润,不包括其他单项留利。 

17.“亏损企业户数”:指本年度实际发生亏损的企业户数。 

18.“亏损总额”:指本年度实际发生的亏损额,不包括用本期利润抵补以前年度亏损数。 

19.“查补净增(减)所得额”:指税务部门实际检查数额,年终以汇算清缴查核数填列。 

20.“查补净增(减)所得税”:口径同上。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6-02
文号:国税函[1994]279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财会字[1994]第25号 财政部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

失效提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2号 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一批)的决定,本法规自2011年2月21日起全文废止。

鉴于企业按照会计规定计算的所得税前会计利润(以下简称“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收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以下简称“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或计算时间不同而产生差额,在缴纳所得税时,企业应当按照税收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并按照调整后的数额申报交纳所得税。

现将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规定如下:    

一、科目设置    

企业应在损益类科目中设置“550所得税”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5241),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同时,取消“利润分配”科目中的“应交所得税”明细科目。   

企业应在负债类科目中增设“270递延税款”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2301),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销的数额。“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借方数额;其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贷方数额;期末贷方(或借方)余额,反映尚未转销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采用负债法时,“递延税款”科目的借方或贷方发生额,还反映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整的递延税款数额。    

企业应在“递延税款”科目下,按照时间性差异的性质、时间分类进行明细核算。外商投资企业取消“预交所得税”科目。     

二、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或计算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的差额,这种差额在本期发生,并不在以后各期转回。时间性差异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额,其发生是由于有些收入和支出项目计入纳税所得的时间与计入税前会计利润的时间不一致所产生的。时间性差额发生于某一时期,但在以后的一期或若干期内可以转回。这两种不同的差异,会计核算可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    

(一)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在应付税款法下,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缴的所得税。    

企业应按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实际上缴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期末,应将“所得税”科目的借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所得税”科目应无余额。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    

1.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一般应按递延法进行账务处理。递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当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不需要调整由于税率的变更或新税的征收对“递延税款”余额的影响。发生在本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各期发生而在本期转销的各项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按照原发生时的税率计算转销。   

企业应按税前会计利润(或税前会计利润加减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后的金额)计算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科目,按照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按照税前会计利润(或税前会计利润加减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后的金额)计算的所得税与按照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之间的差额,作为递延税款,借记或贷记“递延税款”科目。本期发生的递延税款待以后期转销时,如为借方余额应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递延税款”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应借记“递延税款”科目,贷记“所得税”科目。实际上缴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企业也可以采用“债务法”进行账务处理。“债务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额发生相反变化时转销。在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递延税款的余额要按照税率的变动或新征税款进行调整。“递延税款”余额也可按预期今后税率的变更进行调整。

2.在税前会计利润小于纳税所得时,为了慎重起见,如在以后转销时间性差异的时期内,有足够的纳税所得予以转销的,才能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否则,也应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会计处理。    

3.企业应设置“递延税款备查登记簿”,详细记录发生的时间性差异的原因、金额、预计转销期限、已转销数额等。    

三、会计报表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计”项目上增设“递延税项”类,并在“递延税项”类下设置“递延税款借项”项目(外商投资企业在“其他资产”类项目下设置“递延税款借项”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尚未转销的递延税款的借方余额;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类项目上设置“递延税项”类并在“递延税项”类下设置“递延税款贷项”项目(外商投资企业在“其他负债”类项目下,设置“递延税款贷项”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尚未转销的递延税款的贷方余额。    

企业应在“损益表”(或“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项目下设置“减:所得税”项目,反映企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并在“所得税”项目下增设“净利润”项目,反映企业交纳所得税后的利润。    

企业应将“财务状况变动表”中的“本年利润”项目改为“本年净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年度内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净亏损用“-”号表示)。取消“利润分配”部分中的“应交所得税”(或“所得税”)项目,并在“本年净利润”类“加:不减少流动资金的费用和损失”项目下增设“递延税款”项目,反映企业年度内发生的递延税款。本项目应根据“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填列(如为借方发生额用“-”号填列)。如企业当期“递延税款”科目既有贷方发生额,又有借方发生额,本项目应按借贷方相抵后的净额填列(如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用“-”号填列)。    

企业应取消“利润分配表”中的“利润总额”和“减:应交所得税(或减:所得税)”两个项目。“利润分配表”中的“税后利润”项目改为“净利润”项目。“利润分配表”中的行次均往前提两行。    

外商投资企业应在“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表”中的“其他资产”类项目下设置“递延税款借项”项目。    

四、原对时间性差异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核算,按本规定需调整为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对原时间性差异已按“应付税款法”进行核算的事项,为了简化核算手续,可不再调整,仍按原办法进行处理;新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再按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核算。    

五、企业本年度发生的以前年度调整损益的事项,应在损益类科目中单独设置“560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5251)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以前年度多计收益、少计费用,而调整本年度损益的数额;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以前年度少计收益、多计费用,而调整本年度损益的数额。期末,企业应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    

企业由于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影响企业交纳所得税的,可视为当年损益,按上述规定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企业应在“损益表”(或“利润表”)中的“营业外支出”项目下,增设“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反映企业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事项而调整的本年利润数额(如为调整以前年度损失,在该项目中以“-”号填列)。    

企业应取消“利润分配表”中的“上年利润调整”(或“年初未分配利润调整数”)和“上年所得税调整”项目。    

外商投资企业应将“财务状况变动表”中的“调整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和弥补亏损”项目改为“弥补亏损”项目。并取消“营业外收入”科目中的“以前年度收益”和“营业外支出”科目中的“以前年度损失”明细科目,以及“营业外收支明细表”中的“以前年度收益”和“以前年度损失”两个项目。    

六、本规定自1994年1月1日起执行。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6-29
文号:财会字[1994]第25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国税发[1994]229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

失效提示:

1、根据关于公布全文失效废止、部分条款失效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号,本文自2011年1月4日起全文失效。

2、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新办企业认定标准的通知 财税[2006]1号,本文第六条自2009年1月9日起失效。

3、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国税发[2006]62号,本文第二条、第三条自2006年4月30日起失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各地的反映和要求,现对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以来有关政策的具体执行等问题明确如下:

一、关于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政策交叉问题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 [1994]财税字第001号中法规的减免税优惠措施,这对一个企业可能会有减免税政策交叉的情况,在具体执行时,可选择适用其中一项最优惠的政策,不能两项或几项优惠政策累加执行。

二、关于从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及股息、红利补税问题[条款失效]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法规》财税字[1994]第009号中所说的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及股息、红利补税问题,是指对由于地区间所得税适用税率存在差异问题的处理,如果投资方企业的适用税率高于联营企业的适用税率,为了计算简便,投资方企业从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及股息、红利可以不并入投资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而按上述文件所列计算公式补缴所得税。如果联营企业的适用税率与投资方企业适用税率一致,但由于联营企业享受税收优惠而实际执行税率低于投资方企业的,则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及股息、红利不再补税。

三、企业转让投资损益计税问题[条款失效]

企业中途转让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款项,高于其帐面价值的差额,应计入投资收益,照章缴纳所得税;其低于帐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损失。

四、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法规,企业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予以扣除,为计算简便,现将具体计算程序明确如下:

(一)调整所得额,即将企业已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的捐赠额剔除,计入企业的所得额;

(二)将调整后的所得额乘以3%,计算出法定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扣除额;

(三)将调整后的所得额减去法定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扣除额,其差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当期发生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不足所得额的3%的,应据实扣除。

五、关于享受优惠政策的乡镇企业的范围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中法规乡镇企业可按应缴税款减征10%,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的费用。这里的乡镇企业不包括乡镇企业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兴办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

六、新办企业的概念[条款废止]

新办企业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从无到有组建起来的。

原有企业一分为几、改组、扩建、搬迁、转产、合并后继续经营,或者吸收新成员、改变领导关系、改变企业名称的,都不能视为新办企业;

(二)应是1994年1月1日以后建立的。

对于1993年底以前建立的企业,其享受的减免税优惠尚未到期,而该项减免税优惠又属继续保留的,则其减免税期限应连续计算,执行到期为止。 


国家税务总局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四日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10-24
文号:国税发[1994]229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国税发[1994]13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通知

失效提示:

1、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全文失效废止、部分条款失效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2号公告,本法规自2011年1月4日起全文废止。

2、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国税发[2006]62号文件规定,本文第一条、第三条自2006年4月30日起失效。

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发布实施以来,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反映了一些问题,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加以明确。为便于征管,国家税务总局现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条款失效]关于某些地区仍要求企业上缴利润问题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有关法规已明确,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外,都应依法缴纳所得税。对利改税时未缴纳所得税而实行各种承包上交利润办法以及享受各种减免税政策的,除国务院、财政部或国家税务总局发文明确继续执行原政策以外,一律纳入企业所得税征税范围,依法征收所得税。各个地区和部门都应遵照这个原则执行,不得擅自决定要企业上交利润而不按统一法规缴纳企业所得税。如发现与统一税法不符的任何做法,税务机关应予抵制和有权拒绝执行。    

二、关于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处理问题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应并入总收入予以征税,而不能直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三、[条款失效]对企业接受捐赠的处理问题企业接受的捐赠有相当部分是资产,考虑到如对其征税可能会影响企业生产,故企业可将接受的捐赠收入转入企业资本公积金,不予计征所得税。

四、关于企业经批准集资的利息支出的处理问题企业经批准集资的利息支出,凡是不高于同期同类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部分,允许在计税时予以扣除,其超过的部分,不准予扣除。

五、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4]001号《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精神,原允许在税前扣除的企业单项留利、部分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新技术开发费和补充流动资金以及税前还贷政策一律取消。

六、关于弥补亏损后有所得的适用税率问题企业上一年度发生亏损,可用当年所得予以弥补,按弥补亏损后的所得额来确定适用税率。

七、关于未到期减免税优惠政策的处理问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有关法规的精神,对以往年度作出的减免税优惠政策尚未执行到期的,除国务院、财政部及国家税务总局有明文法规的以外,一律停止执行。对已有文件法规继续保留的减免税政策,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的企业的减免税期限应连续计算。

八、关于几个概念的解释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4]001号《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对其中几个概念的解释如下:

(一)所谓对农村的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主要是指提供技术推广、良种供应、植保、配种、机耕、排灌、疫病防治、病虫害防治、气象信息和科学管理以及收割、田间运送等服务的企业和单位。

这些企业和单位兼营农业生产资料的所得,应分别核算,按法规征收所得税。

(二)所说的信息业,主要包括以下行业:1.统计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的收集、传播和处理服务;2.广告业;3.计算机应用服务,包括软件开发、数据处理、数据库服务和计算机的修理、维护。

(三)所说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按照国务院1990年第66号令《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法规》第二条法规的范围执行,即:服务企业是承担安置城镇待业人员任务,由国家和社会扶持进行生产经营自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承担安置城镇待业人员任务的指:

1.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开办时,从业人员中60%以上为城镇待业人员;

2.劳动就业人员存续期间,根据当地就业安置任务和企业常年生产经营情况按一定比例安置城镇待业人员。

(四)所说的某些食品工业,是指肉、禽、蛋及其制品的生产企业。

(五)所说的传统名特食品,一般是指省以上人民政府或食品主管部门正式命名的食品。具体品目由省级税务机关确定。

九、关于企业第四季度税款的预缴问题为了保证税款及时均衡地入库,企业第四季度的所得税税款应于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然后再进行汇算清缴。

十、税务部门查出的以前年度的所得税,应按被查出年度的适用税率补征所得税。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5-31
文号:国税发[1994]132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法规财税字[1994]1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

失效提示:

1、依据财税[2007]92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本法规第一条第(九)项自2007年7月1日失效。

2、依据财税[2008]1号 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本文自2008年1月1日起全文失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法规的原则,对原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属于政策性强,影响面大,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安定的,经国务院同意,可以继续执行。现通知如下:

 一、经税务机关审核,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可按下述法规给予减税或免税优惠:

 (一)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是指:  

 1.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2.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

 (二)为了支持和鼓励发展第三产业企业(包括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举办的第三产业企业),可按产业政策在一定期限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具体规定如下:

 1.对农村的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即,乡、村的农技推广站、植保站、水管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水产站、种子站、农机站、气象站,以及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对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以及城镇其他各项事业单位开展上述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

 2.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服务于各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

 3.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包括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等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所得税。

 4.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5.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一年。

 6.对新办的三产企业经营多业的,按其经营主业(以其实际营业额计算)来确定减免税政策。

 (三)企业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五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是指:

 1.企业在原设计法规的产品以外,综合利用本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作主要原料生产的产品的所得,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所得税五年。

 2.企业利用本企业外的大宗煤矸石、炉渣、粉煤灰作主要原料,生产建材产品的所得,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所得税五年。

 3.为处理利用其他企业废弃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而新办的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一年。

 (四)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的企业,可在三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是指:在国家确定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新办的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三年。

  国家确定为贫困县的农村信用社在1995年底可继续免征所得税。

 (五)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所得税。是指: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所得税;超过30万元的部分,依法缴纳所得税。

 (六)企业遇有风、火、水、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可在一定期限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是指:企业遇有风、火、水、震严重自然灾害,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一年。

 (七)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城镇待业人员达到法规比例的,可在三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是指:

 1.新办的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可免征所得税三年。当年安置待业人员比例的计算公式为:

  当年安置待业人员比例=当年安置待业人员/(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当年安置待业人员人数)×100%

 2.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减半征收所得税二年。当年安置待业人员比例的计算公式为:

  当年安置待业人员比例=(当年安置待业人员/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100%

 3.享受税收优惠的待业人员包括待业青年、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富余职工、机关事业单位精简机构的富余人员、农转非人员和两劳释放人员。

 4.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总数包括在该企业工作的各类人员,含聘用的临时工、合同工及离退休人员。

(八)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办工厂,可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是指:

 1.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办工厂、农场自身从事生产经营的所得,暂免征收所得税。

 2.高等学校和中小学举办各类进修班、培训班的所得,暂免征收所得税。

 3.高等学校和中小学享受税收优惠的校办企业,必须是学校出资自办的,由学校负责经营管理、经营收入归学校所有的企业,下列企业不得享受对校办企业的税收优惠:(1)将原有的纳税企业转为校办企业;(2)学校在原校办企业的基础上吸收外单位投资举办的联营企业;(3)学校向外单位投资举办的联营企业;(4)学校与其他企业、单位和个人联合创办的企业;(5)学校将校办企业转租给外单位经营的企业;(6)学校将校办企业承包给个人经营的企业。

 4.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高等学校和中小学的范围仅限于教育部门所办的普教性学校,不包括电大、夜大、业大等各类成人学校,企业举办的职工学校和私人办学校。

 (九)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生产企业可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是指:

 1.对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工厂和街道办的非中途转办的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凡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35%以上,暂免征收所得税。凡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10%未达到35%的,减半征收所得税。

 2.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四残”人员的范围包括盲、聋、哑和肢体残疾。

 3.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福利生产企业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具备国家法规的开办企业的条件;  

 (2)安置“四残”人员达到法规的比例;  

 (3)生产和经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适合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或经营;  

 (4)每个残疾职工都具有适当的劳动岗位;  

 (5)有必要的适合残疾人生理状况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  

 (6)有严格、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建立了“四表一册”(企业基本情况表、残疾职工工种安排情况表、企业职工工资表、利税分配使用报表、残疾职工名册)。

 (十)乡镇企业可按应缴税款减征10%,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的费用。不再执行税前提取10%的办法。

 (十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取得的收入在“八五”期间免征所得税。是指: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利用自身拥有的自然资源,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不包括独立核算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取得的所得、进行农产品初加工所取得的所得和服务于水利工程自身的建筑业所得,在1995年底以前免征所得税。

 (十二)对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地质勘探单位的所得,在1994年底以前减半征收所得税。

 (十三)新成立的对外承包公司的境外收入免征5年所得税的政策,可以执行到1995年底。

 (十四)生产副食品的企业在“八五”期间减征或免征所得税。是指:

 1.对专门生产酱油、醋、豆制品、奄制品、酱、酱奄菜、糖制小食品、儿童食品、小糕点、果脯蜜饯、果汁果酱、干菜调料(不包括味精)和饲料加工的企业,在1995年底以前减半征收所得税。

 2.对新办的某些食品工业企业,在1995年底以前免征所得税1年。

 3.对专门生产婴、幼儿食品和直接供应大、中、小学生的快餐、方便食品的企业或车间,其产品不进入市场,实行内部供应价格,在1995年底以前免征所得税。

 4.对新恢复的传统名特食品企业,在1995年底以前减半征收所得税。

 (十五)对新办的饲料工业企业,在1995年底以前免征所得税。

二、以上优惠政策自1994年1月1日起执行,凡是属于原优惠政策延续的、享受优惠政策企业的减免税期限应连续计算。

三、在以上优惠政策法规的减免幅度和期限内,省级税务机关(分局、地方局)

  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法规,报财经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四、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以上优惠政策外,其他的优惠政策一律废止。各地区、各部门一律不得越权制定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1994-03-29
文号:财税字[1994]1号
时效性:全文失效
1... 7071727374757677787980
小程序 扫码进入小程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