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企业无息借款纳税风险当重视
发文时间:2022-02-28
作者:牛鲁鹏
来源:税屋
收藏
470

 房地产开发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对资金有天然的依赖,作为重要的融资模式之一,房地产企业一直存在向关联企业无偿拆借资金的情形。其实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疫情之下,流动资金充裕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企业都在为资金苦苦挣扎。


  对于关联企业无息借款时出借方是否应该纳税颇有争议,《税收征管法》规定,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的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但又有政策补充规定,“实际税负相同的境内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只要该交易没有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国家总体税收收入的减少,原则上不作特别纳税调整。”


  但是流转税的政策,却一直在发生着变化,纳税人需要重点关注,避免涉税风险。


  一、营业税时代


  2012年3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作客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


  曾就企业借款问题有如下交流:


  [网友]关联企业之间无息借款,如果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核定利息收入按金融业税目交营业税的话,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第十条规定的“负有营业税纳税义务的单位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取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单位”。关联企业无息贷款实际上并没有收取利息货币,所以我认为不应该按金融保险业缴纳应计未计利息的营业税,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肖捷]……按照现行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是营业税纳税的义务人。有偿是指取得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因此,关联企业之间无息借款,如果贷款方未收取任何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形式的利息,则贷款方的此项贷款行为不属于营业税的应税行为,也就是说不征收营业税。如果没有收取利息货币,但收取了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那也要征收营业税。


  尽管前有肖局长的背书,但在各地税务机关在征管实践中,意见并不高度统一。例如在总局网站上曾发布有《厦门市地税稽查局加大对五类房地产企业涉税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一文,其中一类就是企业借款给关联方未收取利息被惩处。


  厦门市地税稽查局加大对五类房地产企业涉税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2013年09月16日   来源:厦门市地方税务局


  近期厦门市地税稽查局持续加大对五类房地产行业涉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一是被查企业销售房产销售价格与账载金额不符,账上少记收入,达到偷税的目的。二是被查企业以假票、与承建本开发项目无关的其他建安企业开具的发票列支成本,造成成本虚增。三是未实际支付且未取得合法有效发票的成本费用通过“预提费用”科目列支成本,未予以调整。四是被查企业销售部分房产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五是被查企业借款给关联方或非关联方,未收取利息,未按规定调整缴纳营业税及附加税费。2013年1至8月,共立案检查房地产企业8户,补滞罚合计5500.19万。其中房地产业三大税种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合计查补1978.81万元。



  二、营改增全面试点后


  2016年5月以后,税务总局认定为企业无偿出借资金,应视同收取利息缴纳增值税,具体规定如下: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


  第四十四条 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价格明显偏低或者偏高且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或者发生本办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而无销售额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


  (一)按照纳税人最近时期销售同类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的平均价格确定。


  (二)按照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销售同类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的平均价格确定。


  (三)按照组成计税价格确定。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2019,国家出台了《关于明确养老机构免征增值税等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20号文件,明确了符合企业集团条件的成员单位资金无偿借贷行为免征增值税。


  但是更多企业并不能达到企业集团的条件,仍然利用了关联方无偿拆借资金模式,普遍未缴纳增值税,存在了涉税风险。


  三、未来趋势


  可喜的是,2019年11月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对“视同销售”条款作出改变:


  《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


  第十一条 下列情形视同应税交易,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增值税:(一)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二)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无偿赠送货物,但用于公益事业的除外;(三)单位和个人无偿赠送无形资产、不动产或者金融商品,但用于公益事业的除外;(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在以上表述中,关于视同销售列举了四类情形,其中对无偿赠送应视同销售的范围仅提及了货物、无形资产、不动产和金融商品,并未涉及服务,因而按《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的意思表述:无偿提供贷款服务可能将不再纳入视同销售范围。


  当前,大多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一边为疫情下恢复生产焦头烂额、一边为无偿出借资金视同征收增值税而忧心忡忡。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税收政策不能脱离实际、应该更多的服务于经济复苏,因此,如果关联方无偿借款不征收增值税政策能够早日落实,则利国利民。但新规定没有正式发布之前,企业还需要按照当前规定依法纳税。


  关联方无偿借款不征收增值税,希望能够早日落实。


我要补充
0

推荐阅读

关联企业间:出现无偿借贷,警惕税务风险


企业之间相互拆借资金,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短期的资金缺口问题,提升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不过,需要关注的是,关联企业之间无偿借贷行为涉及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税务风险。


融资难、融资贵,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从实践看,企业之间相互拆借资金,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短期的资金缺口问题,提升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值得关注的是,关联企业之间由于关系密切,常出现无偿借贷行为,而这种行为一不小心就容易发生涉税风险,需要提高警惕,妥善进行税务处理。


典型案例


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成立于2008年8月,主要从事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与销售。2023年12月,税务人员在检查A公司的财务报表时发现,其他应收款和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科目余额巨大,高达8亿多元,且长期挂账,有高额的财务费用,可能存在风险隐患。


于是,税务人员对A公司其他应收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明细账等资料进行一一核查,发现A公司向B、C、D、E、F共5家关联企业提供了借款,但未收取利息费用。A公司财务人员表示,B、C、D、E、F公司为A公司的关联企业,这些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都高于A公司。在这种情况下,A公司凭借自身影响力,从商业银行借入贷款并支付利息,供5家关联企业使用。


政策分析


A公司向5家关联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主要涉及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处理。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养老机构免征增值税等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20号)第三条规定,自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企业集团内单位(含企业集团)之间的资金无偿借贷行为,免征增值税。《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6号)和《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延续实施医疗服务免征增值税等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8号),分2次延长该优惠政策至2027年12月31日。


根据上述政策规定,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的企业,必须是同一企业集团内单位(含企业集团)。在本案例中,经税务人员核实,A公司和B、C、D、E、F公司属于同一企业集团,按照规定,其资金无偿借贷行为可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倘若A公司和5家公司不属于同一企业集团,那么A公司向其提供的无息借款,应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等政策规定视同销售,按贷款服务征收相应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方面,A公司将资金无偿提供给5家关联企业使用,似乎没有取得任何经济利益,但由于关联关系的存在,此项交易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特别纳税调查调整及相互协商程序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6号,以下简称6号公告)第三十八条规定,实际税负相同的境内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只要没有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国家总体税收收入的减少,原则上不作特别纳税调整。基于此,税务机关是否作调整,取决于A公司与5家关联企业的实际税负以及有无导致国家总体税收收入的减少。


税务人员详细分析A公司和B、C、D、E、F公司的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缴情况后发现,A公司与5家关联企业之间存在税负差别,其无偿借贷行为实际上导致了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不符合6号公告规定,因此依法对A公司作出特别纳税调整。


案例启示


据笔者了解,实践中,类似A公司这样凭借自身融资优势,为关联企业提供融资的情况较为普遍,并且往往不向关联企业收取利息费用,很容易埋下风险隐患。相关企业应当增强风险防控意识,一方面要始终遵守独立交易原则,规范借贷行为;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应准确理解和把握企业集团的概念,倘若出现拿不准的情况,应主动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切勿盲目适用免征增值税政策,导致产生不必要的风险。

小程序 扫码进入小程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