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送车位有哪些涉税风险?
发文时间:2021-04-20
来源:中华会计网校
收藏
649

答:房地产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为促进销售推出“买房赠车位”(车位为无产权的地下车位)活动,例如,房产对外销售价格为100万元 (不含税价格,下同),车位对外销售价格为10万元,在促销活动中,房产销售价格为105万元,同时赠送一个车位给购房业主。


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及房产部门网签备案的是房产成交价款105万元,在开具的 增值税发票上企业的销售项目只有房产。


我要补充
0

推荐阅读

建筑行业挂靠涉税风险点,会计一定要注意!

近期,南通市税务局稽查部门在协查案件查办过程中发现,一些以挂靠方式经营的建筑企业收到虚开的材料、设备等普通发票的情况呈多发态势。长期以来在建筑行业内,挂靠都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经营方式,但在营改增后,原来挂靠经营的方式存在的风险点越来越多地显现。在此,税务机关郑重提示:

1、普票虚开会入刑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补充规定)的通知》(公通字[2011]47号)第二条的规定,虚开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虚开发票一百份以上或者虚开金额累计在四十万元以上的;


(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五年内因虚开发票行为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虚开发票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挂靠行为有风险


被挂靠单位财务及纳税核算管理需要满足合同流、货物(服务)流、资金流和发票流等“四流合一”,否则可能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问题。一旦挂靠方存在通过虚开发票方式取得增值税发票并入账,违法行为责任将归属于被挂靠方,轻则补缴相关税款、滞纳金,重则涉及罚款甚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3、现金交易不可取


实务中,如果认为相关经营业务涉及金额不大,买卖双方欲采取现金方式交易的,请切记:此方式存在风险,万不可取! 


政策提示: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第十四条的规定,企业在补开、换开发票、其他外部凭证过程中,因对方注销、撤销、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非正常户等特殊原因无法补开、换开发票、其他外部凭证的,可凭以下资料证实支出真实性后,其支出允许税前扣除:


(一)无法补开、换开发票、其他外部凭证原因的证明资料(包括工商注销、机构撤销、列入非正常经营户、破产公告等证明资料);


(二)相关业务活动的合同或者协议;


(三)采用非现金方式支付的付款凭证;


(四)货物运输的证明资料;


(五)货物入库、出库内部凭证;


(六)企业会计核算记录以及其他资料。


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为必备资料。


4、税局代开有保障


如果存在劳务(货物)提供方确实无法提供发票的情形,可通过税务局申请代开相应的发票。千万不要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如购买、造假等获取虚开的增值税发票。不要认为税务机关对增值税普通发票的管理较为薄弱、有漏洞可钻。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所涉及的项目多、金额大,工期复杂,尤其是在涉税方面更是有着诸多风险点,一不留神,可能就会栽跟头。


资产划转涉税风险、优惠政策与实务处理思路

一、资产划转概念的由来

对企业国有资产通过无偿划转的方式在国有企业间流动,是我国特有的资产整和方式,原指在政府直接干预下,将目标企业无偿划转给收购方的资产转移行为。多出现于国企改制重组过程中。

历年来涉及国有资产和产权划转的最重要文件共有三个:

——1999年财政部颁布《关于企业国有资产办理无偿划转手续的规定》(财管字[1999]301号)

——2005年国资委发布了《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发产权[2005]239号)

——2009年国资委又发布了《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工作指引》(国资发产权[2009]25号)

在上述文件中,对于划转的相关问题还是做了初步的界定:

1、国有产权和资产无偿划转范围

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是指企业国有产权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之间的无偿转移。国有独资公司作为划入或划出一方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

后又增加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事业单位投资设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再投资设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2、这里的国有资产和产权划转仅限于中国大陆范围内,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向境外划转及境外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办法另行制定。

3、企业实物资产和国有产权划转虽然看起来有区别,但在三个文件中最终基本统一。


二、资产划转概念在税法中的拓展

资产划转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交易,必然涉及到如何实施财税管理。从2014开始,国税总局终于就资产划转问题出台了系列相关重要的文件:

第一个文件: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9号 

一、企业接收政府划入资产的企业所得税处理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包括政府有关部门,下同)将国有资产明确以股权投资方式投入企业,企业应作为国家资本金(包括资本公积)处理。该项资产如为非货币性资产,应按政府确定的接收价值确定计税基础。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国有资产无偿划入企业,凡指定专门用途并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规定进行管理的,企业可作为不征税收入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其中,该项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应按政府确定的接收价值计算不征税收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国有资产无偿划入企业,属于上述(一)、(二)项以外情形的,应按政府确定的接收价值计入当期收入总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政府没有确定接收价值的,按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确定应税收入。  

二、企业接收股东划入资产的企业所得税处理  

(一)企业接收股东划入资产(包括股东赠予资产、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接收原非流通股股东和新非流通股股东赠予的资产、股东放弃本企业的股权,下同),凡合同、协议约定作为资本金(包括资本公积)且在会计上已做实际处理的,不计入企业的收入总额,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定该项资产的计税基础。  

(二)企业接收股东划入资产,凡作为收入处理的,应按公允价值计入收入总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按公允价值确定该项资产的计税基础。问题:只说明接收方处理,未说明划出方处理

该文件最大的贡献是界定了取得划转资产企业的所得税处理,但未界定划出资产企业如何进行涉税处理。

第二个文件: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4]109号

三、关于股权、资产划转

对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以及受同一或相同多家居民企业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按账面净值划转股权或资产,凡具有合理商业目的、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股权或资产划转后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被划转股权或资产原来实质性经营活动,且划出方企业和划入方企业均未在会计上确认损益的,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进行特殊性税务处理:

1、划出方企业和划入方企业均不确认所得。

2、划入方企业取得被划转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以被划转股权或资产的原账面净值确定。

3、划入方企业取得的被划转资产,应按其原账面净值计算折旧扣除。

该文件界定了同一控制人企业之间的资产划转,双方如何实施所得税处理,核心条款就是双方均不确认所得。但仍未在税法中对划转定义做准确界定。

第三个文件: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产(股权)划转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0号

 一、《通知》第三条所称“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以及受同一或相同多家居民企业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按账面净值划转股权或资产”,限于以下情形:

(一)100%直接控制的母子公司之间,母公司向子公司按账面净值划转其持有的股权或资产,母公司获得子公司100%的股权支付。母公司按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处理,子公司按接受投资(包括资本公积,下同)处理。母公司获得子公司股权的计税基础以划转股权或资产的原计税基础确定。

(二)100%直接控制的母子公司之间,母公司向子公司按账面净值划转其持有的股权或资产,母公司没有获得任何股权或非股权支付。母公司按冲减实收资本(包括资本公积,下同)处理,子公司按接受投资处理。

(三)100%直接控制的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向母公司按账面净值划转其持有的股权或资产,子公司没有获得任何股权或非股权支付。母公司按收回投资处理,或按接受投资处理,子公司按冲减实收资本处理。母公司应按被划转股权或资产的原计税基础,相应调减持有子公司股权的计税基础。

(四)受同一或相同多家母公司100%直接控制的子公司之间,在母公司主导下,一家子公司向另一家子公司按账面净值划转其持有的股权或资产,划出方没有获得任何股权或非股权支付。划出方按冲减所有者权益处理,划入方按接受投资处理。

该文件是对上述109号文件的详细说明,将其未能解决和说清楚的问题进一步说清楚。可以理解为对资产划转在税法上做了相关的界定。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第四个文件: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继续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8]17号

母公司以土地、房屋权属向其全资子公司增资,视同划转,免征契税。

该文件进一步界定清晰,投资属于一种特殊的划转形式。


三、重新把握和理解资产划转概念

依据上述国企划转和涉税文件的零散规定,我们对于资产划转的理解如下:

1、资产划转究竟是什么?

资产划转是股权(产权)或资产在政府与国企之间、企业相互之间所进行的无偿转移或以股权支付为对价的转移。

可以说,资产划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经济业务,既不是销售,也不是视同销售的范围,而是体现了在同一控制主体之下的权力内部转移,在这种性质认定下,税务机关给与了一些特殊税收优惠政策。

2、资产划转究竟是不是无偿?

资产划转其实可以分为无偿划转和有偿划转两种,这是站在资产划转的划出方来讲,无偿划转当然是未取得任何支付对价,而有偿划转通常应取得股权支付对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投资行为,被税法界定为有偿划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目前的涉税文件,只有取得股权对价才可以理解为划转,资产转移中其他任何形式对价都不是划转,而是正常转让或者资产交换。

3、资产划转类型有哪些?

我们将资产划转类型大致分为三种:

(1)政府向国有企业划转

(2)母公司向全资子公司投资

(3)同一控制人企业之间无偿划入


四、资产划转究竟涉及哪些税?

资产划转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易模式,能否享受税收优惠,可以享受哪些优惠?长期以来非常混乱,本文试图在上述总体逻辑的基础上为大家做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

1、增值税

在上述资产划转的涉税文件中,基本都是在谈企业所得税的处理,并未清晰界定增值税问题,我们认为,除了符合国税总局2011年13号公告规定可以免征增值税的情况外,其他任何形式(包括划转)都必须缴纳增值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3号

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其中涉及的货物转让,不征收增值税。

很显然,这里的文件规定并未明确划转可以不缴纳增值税,而是将重心放在资产与债权、负债和劳动力的组合交易,满足组合交易的可以不征增值税,不满足的则要缴纳。因此实务中我的理解是要看划转是纯粹的资产划转还是涉及到对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如果仅仅是资产划转,必须缴纳增值税并向取得资产方开具增值税发票。

2、土地增值税

在涉及土地增值税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实施企业改制重组有关土地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7 号)文件中,界定了整体改制、合并、分立、投资四种情况下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并未准确界定划转情况,只有母公司将土地房产投资到全资子公司这种情况可以套用57号文件中的投资条款。

目前唯一可以看到界定划转土地增值税的文件是: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5]160号

重组分立过程中,原中国建设银行无偿划转给建银投资的货物、不动产,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

这个文件补充界定了无偿划转中资产划转不征收土地增值税,可以同2018年57号一并作为土地增值税的理解文件。实务中各地税务机关对于无偿划转是否缴纳土增存在较大争议,企业在实际操作之前尽可能同税务机关做好预先沟通,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理解差异,带来风险。

4、企业所得税

见前述相关所得税的三个文件,具体略。

5、契税

资产划转中对于契税问题其实一直有规定,无偿划转始终没有问题,但争议也始终存在,最大的争议在于投资过程中是否能够认定为划转免征契税,2018年最新文件最终做了明确: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继续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817号

六、资产划转

对承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规定进行行政性调整、划转国有土地、房屋权属的单位,免征契税。

同一投资主体内部所属企业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划转,包括母公司与其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自然人与其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一人有限公司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划转,免征契税。

母公司以土地、房屋权属向其全资子公司增资,视同划转,免征契税。


总结:

1、资产划转不是会计概念,属于特殊交易,但税法在企业所得税和契税层面做了部分认可;

2、资产划转包括无偿划转和有偿划转两种类型,其中有偿划转只有一种情况:就是母公司投资到全资子公司的情况;

3、资产划转在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契税四个税种中各自有各自的规定,在每个税种中不能相互串通理解,只能各自在税种范围内理解;

4、存在争议的地方很多,尤其是土地增值税,需要同税务机关进行预先沟通。


小程序 扫码进入小程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