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如果存货盘点日不是资产负债表日,需要做哪些工作?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监盘的时间需要配合被审计单位存货盘点的时间,很多时候被审计单位进行存货盘点的时间都不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存货盘点日不是资产负债表日,审计人员应当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确定盘点日与资产负债表日之间存货的变动是否已得到恰当的记录。


审计人员可以结合盘点日至财务报表日之间间隔期的长短、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设计和执行适当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可以实施的实质性程序包括:


1.比较盘点日和财务报表日之间的存货信息以识别异常项目,并对其执行适当的审计程序。比如:被审计单位在12月20日进行了存货盘点,12月23日又购进了大批存货,审计人员可以到仓库查看23日购买的存货状况。


2.对存货周转率或存货销售周转天数等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如果相关财务指标存在异常,审计人员应关注后续的存货交易是否真实。


3.对盘点日至财务报表日之间的存货采购和存货销售分别实施双向检查。比如:检查存货盘点日后采购存货的入库单至相应的永续盘存记录,再从永续盘存记录追查至存货的入库单。


4.测试存货销售和采购在盘点日和财务报表日的截止是否正确。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1-10-29
来源:焦点财税

答疑采购业务中常见的审计风险有哪些?

1.物资采购业务决策权过分集中于采购部门和采购人员。决策权过于集中,并且没有适当的职责分离,就很容易滋生腐败,有一部分采购款可能就进了采购人员的裤兜,导致企业的采购价格虚高。


2.验收入库环节内部控制薄弱。如果企业没有严格验收和入库制度,那么很可能导致入库物资出现数量短缺或质量问题。例如甲企业仅设置了采购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或安排专人负责验收,那么很有可能发生采购人员将采购物资的一部分偷偷运走卖掉的情况。这时审计人员通常应对存货的存在认定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


3.采购成本计算的复杂性。由于行业特性等原因,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可能会很复杂。通常计算越复杂,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就越高。


4.物资采购成本核算不合规、不正确。如将运杂费计入期间费用、将某一物资的采购成本计入另一种物资的采购成本、将私人费用计入成本等这些都是采购与付款循环中常见的审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不能仅依赖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采购成本数据。


5.低估负债。有的时候企业为了达到向银行贷款或是上市等目的,需要让自己的财务报表好看些,就会低估负债。例如,已验收入库但发票未到的物资未按暂估价入账,导致隐瞒应付账款。


6.还有一种情况与低估负债完全相反,企业为了少缴税款的目的,而将未到的采购物资提前入账,故意虚增应付账款。


查看更多>
收藏
发文时间:2021-10-29
来源:焦点财税
1... 385386387388389390391392393394395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