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了做好税收执法检查的总结评比工作,特制定《税收执法检查工作考核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附件:
税收执法检查工作考核标准
一、考核内容与要求
(一)检查组织工作。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执法检查工作列入重要日程,检查工作由一名局领导负责,并由负责税收法制工作的机构牵头组织,有关工作机构积极配合。
2.及时向基层传达总局通知精神和要求,把执法检查同组织收入结合起来,通过执法检查促进组织收入,从组织收入中检验执法情况。
3.在总局统一安排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精心布置检查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措施、职责明确。
(二)自查和重点检查工作。
1.检查工作深入、细致,不走过场。检查情况应有书面记录。
2.各级税务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对其执法情况应进行全面白查。对直属机构的自查情况,各级税务机关应对其组织进行抽查,抽查的执法行为数不得少于其全部执法行为数的10%。
3.上级税务机关组成检查组对下级税务机关进行重点检查,检查面不得少于30%。根据情况需要,各地可以在其辖区内组织地区间的交互检查,组织单位应当派人参加检查组。
4.检查组开展检查必须实地进行,应在听取被检查单位汇报的基础上,调阅被检查单位发布和收到的涉税文件,查阅执法文书档案和纳税人纳税资料,必要时可以延伸检查纳税人纳税情况,或者到国库、银行等部门就检查事项调查取证。
5.检查组检查结束后,应当将检查结果和主要问题向被检查单位说明,核对事实,听取意见;并应向组织检查的税务机关提交书面报告。
(三)检查发现的问题及其整改
1.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全部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不得隐瞒。
2.对问题应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今后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的对策。
3.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必须切实做好整改工作。少征的税款必须及时补征入库。税款的入(调)库率、违规文件的纠正率是考核检查工作的重要指标。
4.对各种违规行为的处理,应贯彻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原则。
(四)检查总结报告
1.各地应按照总局要求按时完成检查任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应按时(以当地邮戳日期为准)向总局上报检查总结。
2.各级税务机关要如实反映情况,检查总结报告应内容全面、详实清楚;包括检查组织情况、自查和重点检查工作情况、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问题整改情况、改善税收执法状况和执法检查工作的建议以及报表等。
3.检查组织工作和自查、重点检查工作方面应有总体情况。各地好的经验和作法应概括上报,并举典型事例。
4.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按问题性质进行概括和分类,每一类问题均应举例。问题及其整改情况必须有数据,既要有总数据,还要有分类数据。
5.报表必须如实填列。表中各项目的填写应清晰、规范、符合要求。执行违规文件影响收入的数据,应在报表中一并反映。
二、考核评比
总局将根据考核内容和要求,每年评选出省级税务机关税收执法检查先进单位,并予以通报表扬。
省级税务机关也可参照此标准,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有关工作制度,对省以下税务机关进行税收执法检查的考核评比。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
目录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07企业基础信息表及表单选择
14纳税调整明细表
38税收优惠明细表
42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主表
47弥补亏损明细表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一、政策提示
(一)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政策提示
1. 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
2019 年以后,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如下(需同时满足):
(1)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2)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
(3) 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4) 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其中:
资产总额:指资产总额的全年季度平均值。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 = 全年各季度平均值 /4。
从业人数:指全年季度平均从业人数(计算方法同上)。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
2.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所得税优惠政策
(1)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① 2023年1月1日至 2027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 25%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2号)
② 分支机构不能单独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总机构及其各分支机构的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依据合计数判断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由总机构汇总计算应纳税款,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号)
③ 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不能享受小微企业政策,如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以后年度符合了相关政策享受条件,应先修改相关行业后,再申报享受相关政策。
(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 100% 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具体享受条件及相关要求请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7号)等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按照文件规定需符合相应条件或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清单认定,不符合相应条件的小微企业不能享受有关政策。
(3)设备、器具一次性扣除
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7号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选择享受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会带来折旧计提和扣除的税会差异。对于该项资产而言,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当年,对允许一次性扣除的金额与会计核算计提折旧金额之间的差额要进行纳税调减;在以后年度,则要对会计核算计提折旧的金额进行纳税调增。
此处主要列举小型微利企业常见扣除项目,具体扣除条件及相关要求可参考下文各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填报要点。如企业发生其他扣除项目,可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做纳税调整。
(二)涉及纳税调整的常见限额扣除项目清单
。。。。。。。。。。。。
附件: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pdf(请在网页端打开)
陕西焦点聚光咨询有限公司 陕ICP备1801891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