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今年1至4月份,全国税务机关共组织入库工商税收收入14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6%,完成计划的29.1%,慢于近年同期收入进度。尤其是增值税、消费税(以下简称两税)收入进度更差,1至4月只完成年度计划的26%,比时间进度短一个月的收入。造成收入进度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企业欠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据税收快报不完全统计,4月末,全国企业欠缴工商税收余额达170亿元,比年初增加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0亿元。其中欠缴两税约140亿元,占欠税总额的80%。大量的欠税,严重影响了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妨碍了国家预算的执行,成为当前组织收入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遏制欠税上扬势头,及时清回企业欠税,确保今年收入任务的圆满实现,各级税务机关要立即行动起来,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清理企业陈欠税款,杜绝新欠税款的发生。
一、各级税务机关要高度重视清理欠税工作。今年是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的重要一年,也是两套税务机构分设之后的第一年,清理企业欠税,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不仅对完成今年的税收任务,实现国家预算十分重要,而且对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清理欠税工作的成果如何,税收收入任务完成如何,也是对各级税务机关工作的检验。各级税务机关的领导务必要把清理欠税工作列入今年税收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领导负责制,层层制定清欠目标,并落实到人。清欠工作和效果要与每个人的业绩评定和奖惩挂钩,把清理欠税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征收管理,强化执法力度。各地税务机关要坚决认真贯彻税收证管法,对纳税人未按照法规期限缴纳税款的,在积极催缴的同时,要严格征收滞纳金;逾期仍未缴纳的,要与银行部门积极配合,强制从存款和回笼货款中扣缴;对屡催无效甚至抗税不缴的纳税人,要依法追究其行政及法律责任,绝不能心慈手软。对确实由于资金困难,经税务机关批准缓缴的,要严格控制在三个月之内。
三、突出抓好重点纳税企业的税款入库工作。各级税务机关要集中力量,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和纳税大户,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搞活资金,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同时,要与当地银行配合。继续做好对纳税大户建立"税款过渡专户"工作,保证从企业销售回款中按税款比例划入专户,及时入库。
四、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的支持,加强与财政、银行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和配合,从全局利益出发,共同抓好清理欠税拒收税票的现象发生。在处理先征后退和其他税收退库时,要坚持先征收、后返还的办法,有欠税的企业,不得办理税收退还或其他退库。
五、加强对欠税情况的调查、了解,摸清底数,做好欠税统计和跟踪反馈工作。基层征收人员不仅要依法计征税款,还要掌握欠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情况,对企业应纳税金的申报、征收、入库和欠缴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并配合计会部门,及时、如实地报告企业欠税数额和情况,不得不报、漏报或瞒报。各地区对重点欠税大户应制定缴税计划和措施,实行跟踪监测,及时报告清欠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清理欠税工作。
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二日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
目录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07企业基础信息表及表单选择
14纳税调整明细表
38税收优惠明细表
42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主表
47弥补亏损明细表
01 政策提示及操作指引
一、政策提示
(一)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政策提示
1. 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
2019 年以后,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如下(需同时满足):
(1)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2)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
(3) 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4) 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其中:
资产总额:指资产总额的全年季度平均值。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 = 全年各季度平均值 /4。
从业人数:指全年季度平均从业人数(计算方法同上)。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
2.2024 年小型微利企业重点所得税优惠政策
(1)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① 2023年1月1日至 2027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 25%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2号)
② 分支机构不能单独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总机构及其各分支机构的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依据合计数判断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由总机构汇总计算应纳税款,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号)
③ 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不能享受小微企业政策,如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以后年度符合了相关政策享受条件,应先修改相关行业后,再申报享受相关政策。
(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 100% 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具体享受条件及相关要求请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7号)等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按照文件规定需符合相应条件或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清单认定,不符合相应条件的小微企业不能享受有关政策。
(3)设备、器具一次性扣除
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7号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选择享受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会带来折旧计提和扣除的税会差异。对于该项资产而言,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当年,对允许一次性扣除的金额与会计核算计提折旧金额之间的差额要进行纳税调减;在以后年度,则要对会计核算计提折旧的金额进行纳税调增。
此处主要列举小型微利企业常见扣除项目,具体扣除条件及相关要求可参考下文各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填报要点。如企业发生其他扣除项目,可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做纳税调整。
(二)涉及纳税调整的常见限额扣除项目清单
。。。。。。。。。。。。
附件: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指引(2025年).pdf(请在网页端打开)
陕西焦点聚光咨询有限公司 陕ICP备18018918号-2